大环境的变化总会让市场出现一些机会,有些人早看到,通常就会先赚一笔。但是之后就会迅速被摊薄利润。我国港台地区一度出现的葡式蛋挞专卖店和内地的“土掉渣”烧饼,都是短时间畅销,于是大家一窝蜂都开,按照老北京的说法是“臭大街”,导致大家生意都不好做,接连关门最后没剩下几家。这就是典型的来去匆匆的所谓“机会财”。
世界商业史上,最大的“机会财”多半出现在房地产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一旦遇上大行情,你什么事也不用做,只要买一块地摆着就等着不断赚钱好了,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巧。
这种机会财不能持久,但对商人的诱惑很大。很多声名显赫的大企业也跑去做,遇到宏观调控就变得骑虎难下。这个诱惑和陷阱中外皆然,而且专斩大将猛人。
“机会财”有个特性,就是当你赚了一笔之后,会改变你的经营心态,该去赚辛苦钱的时候就不会去做了,天天等着下一笔机会财,等到就赚到了,等不到就完了。
21世纪初,光纤设备行业前景好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去抢设备、抢人才,等到人才、设备抢到了,机会却不见了。可见“机会财”就算是赚到了开头,也不一定能赚到结尾。美洲著名的通讯行业巨头北方电信公司,卖设备卖到眉开眼笑,连名字都改成北电网络,以增加吸引力,表达与网络共存亡的决心。结果呢?曾经是加拿大国家的骄傲,现在去加拿大做民意调查——“你最讨厌什么公司?”北电网络必定榜上有名,因为太多人的辛苦钱随着它股价的大跳水,永远都收不回来了。所以遇到赚“机会财”的时候要想一想,为什么只有你才能够赚这个钱,是你比别人多知道些什么,还是有别的竞争优势?如果不是比别人早进去,或是比别人有能耐,就不见得赚得到“机会财”。
曾有人问马云,阿里巴巴的战略到底高明在何地,马云毫不迟疑地回答:真正优秀的公司都是简单的,一个优秀的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
无论阿里巴巴是“贫穷还是富贵”,是“顺境还是逆境”,马云始终认为,阿里巴巴的目标只有一个:电子商务——“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定位,阿里巴巴一直沿着电子商务的道路走了下去。
2002年,中国互联网回暖,存活下来的阿里巴巴开始有了不错的前景,很快就实现了赢利。当时,温州人刚刚掀起炒房热,房地产生意很不错,有的高管就忍不住了:“如果我们做房地产,那就赚大了。”而且,即使不开发房地产,阿里巴巴也有其他的生财手段,比如靠收短信赢利、投资网络游戏,等等。这些行业与网络相关,完全可以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新公司独立运作。
但是,马云却不这么认为,他仍然坚持走电子商务路线。他说:“如果我们投资短信很快会赚钱,2002年、2003年短信业务拯救了中国互联网很多站点。只要投入这个就能够赚钱,但是我后来发现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互联网经济,只能够拯救一段时间。”马云还派人对一些门户网站做调查,结果是,做手机短信可能会出现欺骗客户的情况,这个业务必定是不长久的,所以马云坚决不做短信。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