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华人首富步履匆匆走进了会议室,随即和善地来到房间里每个人的面前,握手、打招呼、交换名片,他有些多余地自我介绍——“李嘉诚”。
2013年他以31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位,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但是礼貌和笑容难掩这位老人的焦虑。还没有等到我们发问,他就用“天方夜谭”来回应关于他看空香港和内地的传闻——他的公司近期一直在出售两地的大笔固定资产。
这里是李嘉诚王国的中心——长江集团70层顶楼。从他的办公室落地玻璃窗望出去,维多利亚港景色尽览无遗,让人心旷神怡。但几个月前,李嘉诚看到的是楼下密集的示威人群——香港葵涌货柜港口的码头工人正在抗议长期得不到加薪。他的头像被制作成魔鬼样子,有人甚至为他做“招魂”仪式。工人们的诉求看起来找错了对象,他们是外派工人,不是和黄码头集团直接雇佣的对象,但他们依旧认为李嘉诚是一切苦难的制造者,甚至去深水湾李嘉诚私人住宅前抗议。这种局面显然不是对立双方要看到的,外派制度在香港并不是只有李嘉诚的公司在使用,但他受到的攻击最多。从欧洲到南美,都有和记黄埔的码头业务,但香港的机械化率最低。当传统行业遭遇科技浪潮,这注定了一种无奈的结局。
当李嘉诚遭遇“李家城”
这是一个充满了香港特色的悖论——人们开始不喜欢李嘉诚从这片土地上获得财富,但当他卖掉资产时,又引起外界批评,甚至会上升到“爱国爱港”的意识形态争论上。一个企业家的商业决定被人为蒙上了不同面纱。
码头工人抗议之后,李嘉诚旗下公司开始不断出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百佳超市是第一个被抛售的项目,拟售价40亿美元。它占据了香港超市份额的三成(后取消)。自此之后,李嘉诚的“长和系”先后卖出上海的写字楼东方汇经OFC(40亿人民币)和广州大型商场西城都荟广场(26亿人民币)。接下来,一直作为公司稳定“现金奶牛”的香港电灯也要被分拆出售,位于香港的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出售。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和记黄埔又卖掉了香港两处豪宅物业(近13亿港元)。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微博上发言提醒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房产,这是一个信号,希望投资人小心。”与此同时,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欧洲进行大规模收购,涉及能源、电讯等多个领域。据《南方周末》报道: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作为香港乃至华商的标杆性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他的一系列行为被很多人解读为看空大陆和香港市场。
去年香港疯传一篇据说是小学生写的作文《李家的城》。文中不无讽刺地说:“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许知远是中国最优秀的传媒人之一,曾经参与了李嘉诚传记的写作。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回归谈判前,英国人垄断着政治权力,商业几乎是华人自我证明的唯一方法。李嘉诚的崛起是香港主体意识苏醒的象征,所以香港人视他为英雄。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全部秩序开始重建,李嘉诚没变。但整个社会情绪改变了。公众认为官商勾结造成了经济不平等。也是一股巨大的保守力量,阻碍了进步的政治与社会观。这其中既有李嘉诚与其公司自身的问题(他们自身的巨大规模就已是一种巨大压迫,在很多时候,生意的手法也遭人诟病),但他也经常成为这种无处释放的愤怒的宣泄对象。更根本的原因是,香港尚未找到自己的政治与社会秩序。超级富豪的故事和观点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隐匿在他们背后的那张经济和政治的巨幅蓝图却往往被人忽视。
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李嘉诚,超出同辈顶级富豪,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国际视野有很大关系,他有很多犹太朋友。对犹太人的理念相当认同。
财富的意义
每一年的6月,李嘉诚都会到汕头大学做毕业演讲,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一项安排。外界也能从他的演讲内容中了解到他的思想。有一次为了参加毕业典礼,李嘉诚推迟了一笔几十亿美元合同的签订。
在去年的演讲中他分享了作为华人首富的感受:“在过去数十年,别人给我的昵称是‘华人首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不令人身心劳累,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