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电视选秀节目里看到有选手说:“我有一个梦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就会忍不住脱口而出:“I have a dream”——到底是中学时背诵过的课文,关键时刻立马就能从脑海里跳出来。只是后面的内容,一句也想不起来了。怯怯地上网搜了一下,发现马丁·路德·金一连用了八个排比句——看来记忆也会发生偏差,印象中不记得有这么多啊?如果现在让我一口气说出八个自己的梦想,我努力搜索了一番,还真是有一定的难度。
那年我在瑞典进修的时候,学了一门叫Retorik(修辞学)的课程,教材中用到的例子,居然也是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书上说,这是20世纪最经典的演讲范本。瑞典老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引导我们讨论这篇演讲的修辞技巧,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对这些“梦想”逐一进行解构。越解构便越觉得,原来马丁·路德·金的这些“梦想”,也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这时我也悄悄产生了一个疑问:当“梦想”成为一种宏大的修辞手法,会不会多少有些刻意的成分在里面?
所以,如果直指内心,让你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梦想”,你的答案会是什么?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的梦想,都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甚至有些羞于开口,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那就挑一个勉强能说的吧。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成为陈奕迅香港红馆演唱会的嘉宾,当陈奕迅唱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出现在舞台中央,他隆重介绍说,这位是华语乐坛最厉害的高人,以前一直隐身在幕后,有娱乐圈“黄药师”之称。然后我开始用粤语跟万名观众互动,妙语连珠,上演了一场个人脱口秀,将全场气氛引爆。然后我翻唱起陈奕迅的歌,一首接一首,风头直压他本人。等到第二天,所有报纸的娱乐版上全是我的照片……不止是陈奕迅,容祖儿、方大同、侧田、卫兰、何韵诗、郑秀文……他们全是我的圈中好友,等我自己在红馆开演唱会的时候,他们悉数到场成为我的嘉宾,我也因此被称为华语乐坛人缘儿最好的巨星……
怎么样,活脱脱一个白日梦吧?可是梦想梦想,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很多年前,我曾读到一个作家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诺贝尔、奥斯卡和格莱美的“三冠王”。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35岁之前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我才不要像特朗斯特罗默那样,等到80岁的时候才得奖,那还有什么意义,我要做诺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如今,眼看着我直奔35岁而去,可是诺贝尔委员会好像还没有注意到我——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等我写完这篇稿子,我就要出发去参加单位的年会了,我已经练了很久,打算K一首陈奕迅的歌。那个“三冠王”的梦想,我猜最后大约会演变成这个样子:因为我是教瑞典语的,所以每年诺贝尔颁奖的日子,我都会应约写上几篇专栏,或是去电视台做个翻译——你看,我曾那么接近诺奖。闲暇的时候,编个剧本拍个DV上传到网上,运气好的话也许能赚些点击率,就算是过了一把奥斯卡电影导演的瘾。至于格莱美奖,我唱着陈奕迅的歌,在单位的年会上抽个三等奖——嗯,眼下对我而言,这也许是最有可能实现的梦想。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