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处理枯燥刻板工作的人,若能在熟悉了自己范围内的工序后不以此为满足,进而向自己周遭其他范畴理解多一些,除了可以为自己增加工作趣味性之外,也是谋进步,找更佳出路的办法。
有一次往日本东京游览,乃“自由行”,没有人带领,须搭乘地铁。东京的地铁系统虽然错综复杂,但车站内有详细说明,一般标示也不难明白,上车前看清楚,跟着走不会迷失。那天一不留神,上错了车。原来那条线有分支路,同一线中,列车到其中某站时分行,一些车往东,另一些则往西。我是往东却上了往西的车子。
在车厢中一路比对经过的车站,愈看愈不对,于是马上请教旁边一位乘客。我将本来要去的车站告诉他后,他二话不说,拉我往列车后方走。
经过多扇车门,到一格车厢中间,他带我在左边一扇门前站定,告诉我门一开,马上往前走,不远处转右下楼梯,走得快一些可以接上刚到的另一列车往回走,然后到某站下车,再转回正确的车线。
果然一切如他所述,正因为在那车厢的那扇门走出去,可以赶上一班回头车,直接到达,分秒不差,既不用再摸索问路,更省了候车时间。这位先生应是地铁常客,可能每天都是搭乘这路线,所以了如指掌。
这两年一直有一些关于富士康深圳厂中工人自杀的新闻。有人说自杀原因之一,是工作太单调了:每一个工人像是机器中的零件,每天从早到晚,做同一样刻板乏味的工作。此说有没有道理?
纵观现在各行各业,不少都是十分公式化的。不要说工厂一定须分工,一条生产线上坐着多个工人,每人两个工序,流水作业,就是写字间的文员也如是。
例如记账员,主要的工作是“入数”;邮局中收钱的,来来去去几个动作;还有,来自农村的工人,在田中干活难道不刻板吗?一排排的蔬菜禾稻,不是胡乱撒开去的,须逐一下种,放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其中不免有枯燥的工序。有哪个工厂的工人不是整天重复又重复做同样工作的?
往工厂求职的人,已知道工厂生产线的操作单调,应有心理准备;反过来说,可能部分工人恰恰喜欢这类工作,因为无须伤脑筋,而且工序虽然简单,只要用心做,不难找出其中有趣味的地方,例如在过程中,看看手中这半制成品的设计,试图明白多一些。
一个在处理枯燥刻板工作的人,若能在熟悉了自己范围内的工序后不以此为满足,进而向自己周遭其他范畴理解多一些,除了可以为自己增加工作趣味性之外,也是谋进步,找更佳出路的办法。正是手中工作的乏味,驱使一些有上进心的工人发奋。工厂如是,别的工作单位也如是。
我认识的不少专业人士,包括律师、会计师,出身往往是律师楼,会计师楼的秘书、文员。他们在刻板的工作中,着意地充实自己,方法很简单,“求知”多一点点而已。像上述的日本人,终有一天用得着得来的“外围”知识,机会一到,马上能展翅高飞。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