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片场见到艾水水时,大导演陈可辛吓了一跳。丝袜、公主裙、高跟鞋、粉色蝴蝶结蔷薇花……“你是导演?”陈可辛的语气里带着质疑,艾水水调皮地笑 道:“这种装扮风格叫‘姬系’,即公主之意。公主很幸福,就像你们眼中的90后一样,所以我要时时刻刻穿‘姬系’,标榜我的90后特质。”
祖籍苏州的艾水水出生在山东,有1/4的印尼血统。13岁以前,艾水水的生活平淡无奇,13岁那年,望女成凤的父母把她送到北京。在北京特立 独行3年后,艾水水在朋友的引荐下,参加了可口可乐亚洲区广告模特的甄选,凭借年龄优势及良好的镜头感,她从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幸运之门自此打开。 随后,背背佳、好记星等多家企业请她拍广告,15岁的艾水水,开始在无数镜头前灿烂地绽放自己年轻的笑脸。
艾水水小小年纪便能日进斗金,扬名于人前,换作他人,恐怕得瑟都还来不及,哪会想到更多。可艾水水不,她先从朋友开的店里抽出了投资的股份, 然后在通州开了家时装店“超人气”。“这样四处跑,累都累死了,也赚不了多少钱,何苦?”朋友们不忍心看她辛苦,纷纷劝解,她却固执地摇头:“没有钱,就 没法独立,就没法玩艺术。除了拍广告片,将来我还要干大事业呢!没钱怎么行,所以我要拼命去赚。”
服装店开起来了,艾水水又开始想着在镜头后面操纵别人。“拍别人,总比被人拍自由得多。”所以拍片之余,她一门心思研究起了电影理论,结果半 年后,她因为专业优秀被中国传媒大学破格录取。
2006年9月,15岁的艾水水成了大一新生,开始了书声琅琅的大学生活。可一年后的7月,她突然办了休学。“我不喜欢停在一个地方,更不喜 欢停在一个状态,学完一年理论,应该筹划下实践———理论如果不运用到实践中,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在艾水水的筹划下,一个90后4人剧组成立了。两个月后,她们拍出一部12分钟的数字电影《亲爱的,某某某》。片子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充斥 着不完整的画面和纷乱的剪接,如同一首后现代诗的MTV,在网络上被挂出后,年轻的90后很喜欢,而其他的人,要么不屑于看,要么看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通 骂。对于谩骂质疑多于赞许首肯,艾水水说得恰如其分且理直气壮:“12分钟也许在你们眼里是一个连影片都算不上的片断,但这有什么关系?如果真要打分,我 自己打70分,我的电影是拍给90后看的,所以同龄人的评价更中肯。”
4个月后,艾水水又开始筹拍第二部影片《他叫苏格》。这次,艾水水更明确地将电影的受众群定位为12岁至22岁的年轻人,也就是说,她依然要 执著于自闭、偏执、抑郁、敏感的90后电影。
2007年12月,《他叫苏格》在网络上推出了。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捧,仅预告片一周的点击率就近百万,刷新了数字电影的点击神话。2009 年2月,《他叫苏格》入围美国Big Muddy电影节和西雅图国际电影节,竞争多个奖项,一时间,艾水水红了。
红了的艾水水随之被冠上了诸多头衔,诸如:亚洲最年轻的少女导演、90后导演第一人、90后女版王家卫;同时,她也备受各方面的质疑,传得最 多的,自然是她的身世和走红问题。各种流言蜚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媒体的视线,左右着大家的思绪。可流言传得再凶,艾水水犹自岿然不动:“这世界上 有的是观点不同,为什么一定要互相说服?有那么多对错吗?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大家互不干涉,挺好。”
艾水水对自己是什么、需要什么,态度非常明确。在未来3年,她大胆地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要在3年内混进国际3大A类电影节,让90后拍的 电影登陆中国主流院线。”“3大A类电影节”是指柏林、戛纳、威尼斯电影节,迄今为止,在这3大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导演一双手就可以数出来,可艾水水说这句 话时,语调认真却轻松,“跟着感觉走,做自己想做的。”
在梦想面前,艾水水是一头初生的小牛犊,敢想,敢做,无所畏惧。可在一天天长大面前,艾水水却很抗拒。她的博客标题一直是“永远15岁”,不 管年岁长到16岁、17岁或是今天的18岁,她始终固执地试图让时间定格在可以张扬任性、天不怕地不怕的青春期里。
“我想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想飞得更高,却不想长大。”90后艾水水在18岁生日的最后一天还在挣扎,不过有一点她很清楚:“我依靠 ‘年轻’赚来的名气是否能在‘年轻’逝去后还保持下来,稳稳立足,需要补习的有很多很多。”
如今,忙于工作的艾水水一边重回大学校园攻读学位,一边进修EMBA,这也许可以看成是她补习的开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