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贵族品质

5/31/2019 4:08:31 PM 人评论

当一帮购物者蜂拥在名店聚集的法国老佛爷商场时,遇到的不是畅通无阻欢迎惠顾,而是礼貌阻挡谢绝进入。Dior、Cartier、CHANEL、BUCHERER、LV,名店林立,顾客人头攒动。大牌拥挤在一起,兴奋的自然是买家。但是欧洲人开店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开店喜欢顾客盈门,老外的店…

  当一帮购物者蜂拥在名店聚集的法国老佛爷商场时,遇到的不是畅通无阻欢迎惠顾,而是礼貌阻挡谢绝进入。Dior、Cartier、CHANEL、BUCHERER、LV,名店林立,顾客人头攒动。大牌拥挤在一起,兴奋的自然是买家。但是欧洲人开店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开店喜欢顾客盈门,老外的店,拒绝的是个“挤”。有耐心你就店外等候,没耐心你就抬脚走人,店员不卑不亢,毫无挽留之意。
  
  其实店内并不挤,用“挤”这个词儿,是国人常规思维,以为商场谢绝入内,定是顾客爆棚。可稀稀松松的店内,顾客也就七八人,完全可以再塞进十几二十人,那也只是满员,绝不拥挤。但是老外用一根漂亮醒目的警戒绳横在门口:谢绝入内。
  
  这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众人等在门外,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谢绝时间要多久。
  
  店内,五六个店员在服务七八个顾客,顾客随心所欲地走走看看,店员跟在身边说说划划,有的顾客掏出银子,有的只是随意浏览。不论买与不买,店员服务都让顾客满意,店内氛围都很宾至如归。在老外眼里,服务品质似乎就是照顾好每一位顾客。这几个顾客离店了,下几个顾客才能进入,实属一板一眼的贵族式接待。
  
  老外讲品质跟我们有距离。比如大家都讲“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理念上看似一致,行动上就差很远。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讲品质,也称顾客是上帝,但上帝可以在商场里迷路或被挤踏,如蚁之群。老外呢,把顾客当大象,大象一进门,所有店员都如蚂蚁般仰视。
  
  此番欧洲行,还听到一个颇具争议的说法,就是瑞士人憎恶高效。乍听此言格格不入,但瑞士人的确反感大谈效率,他们认为高效状态没有品质,只能导致粗制滥造。
  
  瑞士精工举世无双,真正是精耕细作。瑞士人对一块手表的制作,不是论其多长时间完成,而是在意这块手表始创的那一刻工匠的情绪、情感和心境:愉悦抑或愤怒,轻松抑或紧张。他们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真正影响创造者思维的动因。只有在神经放松的状态下,在轻松愉悦的情绪里,创意这东西才会带给制作者无限遐思和充分想象,灵感和火花才会灵动交织,带出美丽智慧,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作品,凝聚成中国理念的“天人合一”。
  
  慢工出细活,中国民间早有此话。现在,现代化和高科技,让人类跟“高速高效”联姻结盟,但欧洲一些国家依然固守传统理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岁月的长河不断锁定这些纹丝不动的传统理念,释放光辉和奢华。这些无与伦比不可比拟的顽固品质,牢固着欧洲百年老店的根基。
  
  有时候想想:与时间赛跑,到底在追什么?如果给当下的中国人和瑞士人出个选题,一个是100天造1只表,一个是1天造100只表,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