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又名豆腐花和豆冻。是黄豆浆经过加工之后凝固的食品。豆腐脑是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食品,特别是在街头,豆腐脑是一种超人气的小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关于豆腐脑来历的说法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汉武帝时,汉高祖刘邦的孙儿刘安承袭父亲封为淮南王。他喜欢招贤纳士,门下食客常有数千人。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们利用淮河流域产盐有卤水做凝固剂的条件发明了豆腐。三国时期,豆腐制作技术传到益州(含今四川和重庆)后,在江阳县(今泸州市)的金川驿地区(今富顺县)很受欢迎。
因为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盐产区,有一口“出盐最多”的富世盐井。同时地处亚热带,土质肥沃,雨量光照条件好,适于大豆生长。富顺由于产盐,与邻近地区的商贸往来十分频繁,人气也就非常旺盛,餐饮业极为发达,豆腐这种新鲜食品自然摆上了人们的餐桌。
到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富顺因盐设县时,这里的盐产量已列于剑南道(相当于今川东和重庆市部分地区)之冠。盐业手工工人和居民、客商增多,水陆交通便利,豆腐食品需求量大增。在一种偶然情况下,一些等着吃饭的客人实在没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后再加工成菜肴端上桌来,就跑到厨房,看见那锅内还慢悠悠煮着的嫩豆腐,便要店主卖给他们。
因为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只能用盐兑水蘸着做“下饭菜”。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起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就一传十,十传百,“嫩豆花”即传到了民间。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重庆成了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剧增。富顺县地处川南沱江下游,是云南及川西南陆路通往重庆的大通道,又是境内糖与内江糖加自贡盐经沱江转往省内外的交通线,商旅舟楫十分热闹。
这时,富顺县城东门有一位叫刘锡禄的开豆花店的老板,在生意兴隆的情况下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学习他人制作豆花技术,并且不断摸索改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秘方”,做出的豆花色白如玉、质嫩如饴、绵而不老、嫩而不溏、口感细腻,连窖水也是清甜可口的。
刘锡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长期钻研,又形成了风味独特的豆花蘸水—糍粑海椒蘸水,只要将滚烫的豆花往蘸水中一滚,放入口中,那感觉即令人销魂动魄。
来源:第一星座网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