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端午节:屈原他自己都过端午节
提到端午节,我们都会想起一个历史人物:
他是楚国的骨干成员,一个劲儿地给楚王提建议、表忠心。无奈有人对楚王说屈原的坏话,楚王就故意不搭理他。
结果,楚国被秦国捣了老窝,屈原很伤心,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块石头投江了。
老百姓听说后,都很伤心,就约着在这一天,跑到江边去凭吊屈原。
为了保护他的尸首,有的扔饭团喂鱼,有的倒雄黄酒想灌醉水兽。
后来,这一天就成为端午节,专门用来纪念屈原。
你们上学那会儿,
是不是都这么学的?
然而,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
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
现在,混子哥就为大家揭开这个隐藏多年的真相——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
端午的起源,跟屈原没关系,它的诞生,跟一个节气有关。
第一阶段:夏至
先秦那会儿,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很单调,于是他们就经常一边种地,一边往天上瞅。
瞅着瞅着,他们发现规律了:在咱们中华大地上,每年总有那么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再加上当时正好是夏天,他们就给这一天起了个名字:夏至。
那时候的人特别讲究阴阳学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堪称“阳顶天”。
所以人们就觉得,得在这天搞点仪式,万一能去凶化吉呢?
而且这时候,粮食也都种下去了,得跟祖先打声招呼,祈求一个丰收年。
于是,人们决定在夏至这天,搞点祭祀活动。
祭祀需要供品,只用猪牛羊又太没创意,所以他们开了个脑洞:用竹叶包上米,做成牛角的样子。
米用的是黍(shǔ),属阳。
竹叶用的是箬(ruò)叶,属阴。
两者结合,代表阴阳调和、驱邪辟毒。
最后,还给供品起了个名字:角黍。
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没错,角黍就是粽子的1.0版,人们最早是在夏至那天吃的。
第二阶段:端午节
夏至那天,是农历的五月。这时候的天气,有个很重要的特点——
而且先秦那会儿的气温,比现在还要高,中原地区都快赶上热带了,没准还能遇见热带动物。
天气又潮湿又炎热,这么一来,细菌滋长,五毒丛生。
啥是五毒?
五毒就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和壁虎。
总之,这个时间段,人特别容易染病,对于医疗水平很有限的古人来说,简直是死亡的一季。
所以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大家都觉得不吉利。
而五月初五,就是恶月中的恶日,人称——
所以,人们认为这一天贼不好,在这一天出生的娃,都要面临生存的挑战。
战国时的孟尝君,就是这一天出生的。他一生出来,老爹就下令:把他干掉!
最后还是他老妈把他偷偷养了下来。
东晋有个叫王镇恶的将军,也是在这天出生,起名镇恶,就是为了辟邪。
讨厌归讨厌,日子还是得过。于是群众的智慧,又一次体现出来。
在五月初五这天,为了防虫防病,各种办法都用上了: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味儿重,可以让毒虫近不了身,减少疾病发生。
后来,这些习俗就流传下来,人们还给五月初五这一天,起了个专门的名字——
端午
端是初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通假字。所以“端午”就是“初五”。
而且,这一天大家都很辛苦,得吃点好的。吃点啥呢?因为离夏至比较近,干脆就吃角黍吧!
于是,角黍就变成了端午的美食,夏至就渐渐不吃了。
后来,黍米变成了糯米,角黍也改名成了粽子。
还有一种说法:端午以前就是夏至那天,后来才分开的。
不管怎么说,端午很早就有了,起初也不是为了纪念谁——
龙舟这事儿,其实跟端午没半毛钱关系。
大家都知道,龙是古代中国人崇拜的对象,而有一个地方的粉丝特别疯狂。这个地方就是吴越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包邮区。
吴越地区的人有多疯狂呢?他们不仅给自己文身,假装是龙纹,还把头发搞成非主流,假装是龙须。
又因为那边水多,他们就按照龙的形状,造了船,定期举行比赛,用来祭祀。
那龙舟咋跟端午节扯上关系的呢?
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龙舟和伍子胥有关。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吴国智囊,帮老吴王出谋划策,干了不少大事。
而新上台的小吴王,不但不听他的,还逼死了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把他的尸体扔进了钱塘江。
传说伍子胥后来变成了江中的波神。爱戴他的老百姓,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着龙舟纪念他,同时祈求平安。
时间一久,赛龙舟就跟其他习俗一样,加入了——
而且,除了伍子胥和屈原,还有很多人的故事都跟端午这天有关,比如:介子推、越王勾践、曹娥等。
大家后来一合计,既然这么巧,那就一起纪念吧!就这样,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一个纪念日。
所以,你会惊讶地发现——
但是,为什么现在一提到端午节,大家只想到屈原呢?
主要还是因为,屈原不仅文章写得好,还很爱国,这很值得后人学习,所以他就成了主推人物。
端午节是咱们重要的传统节日,在2009年,还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而且,很多风俗在历史上就已经走出了国门,比如赛龙舟很早就成为很多国家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
所以,甜粽子和咸粽子你选哪一个?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