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 不慌不忙不寻常

    有人说,青春是一场场考试,而考试,还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一样的青春。桀骜不驯的少年,往往正是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考场历练之后,变得从容了、淡定了,变得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挠不折了。人一直忙着与世界周旋,而更多的时间其实是和自己的相处。人怎么和自己相处…

    5/31/2019 3:59:06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李柘远:爱折腾的“非典型优等生”

    折腾就是闯出舒适区受母亲的熏陶,李柘远从小就熱爱阅读。从幼儿园到小学前,妈妈每天给他读睡前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爱的教育》等大部头。因为妈妈是大学英文老师,时常有学生到家里来喝下午茶,讨论《简爱》《牛虻》等西方文学,李柘远耳濡目染地就对学习有了亲…

    5/31/2019 3:59:06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又穷又闲,再年轻有什么用

    我曾参加一个产品发布会,在武汉很有格调的书店里。有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是书店的宣传策划,住在我家旁边。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步行回家。她说这家书店格调高,名气大,不愁招不到人,所以薪水很低。我愣了一下。因为她租的房子差不多是全市最好的地段。“那你…

    5/31/2019 3:59:06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大不幸亦有幸

    很多人认为,上天不该让李后主生为帝王。明朝的陈眉公论其人:“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予以天子位?”大家读过之后,都会在惋惜中生出许多感慨,觉得身为帝王,是他的大不幸。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非但和他的天赋、性格、才智、学养有关,和他的身世…

    5/31/2019 3:59:06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人生的睡姿

    在我的家乡,许多人将睡觉稱为“上苏州”。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将阊门一带的居民迁徙过长江。六百多年悠悠时光里,祖先把对故土的怀念留在梦里。“上苏州”,成了前代移民精神皈依的一种集体回望。长江下游进入三伏天,溽暑难熬。小…

    5/31/2019 3:59: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关于原谅

    一饭店的阿姨,给一个瘫在床上中年女子送餐,这中年女子,据说是三十七八岁,每次送餐的阿姨到了楼下,只能用电话告诉她,她就在七楼的窗户里把一钥匙包往外扔,阿姨捡起钥匙包,拿出钥匙,再把饭菜送上七楼。這天,中年女子在往外扔钥匙包的时候,却砸到一个女子头上,砸…

    5/31/2019 3:59: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抱怨与谩骂绝不是战斗

    抱怨是有多种形式的。有些抱怨层次是比较高级的,通常的形式是通过幽默、笑话来表达内心的意图。如美国有一名人讲话时被人扔鞋袭击,他低头避开袭击后说:“这鞋有42码。”一句话,引来哄堂大笑。这种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是较高的。你说这话纯粹是表扬…

    5/31/2019 3:59: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不看脸色

    人人都有一张脸,脸上的眼睛与肌肉常会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而运动,这种运动构成的表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脸色。有人喜欢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有人则坚持公理,有主见,在脸色面前选择闭眼。我认为,能否在上司脸色面前闭眼,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个人对自由、…

    5/31/2019 3:59: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王八的甲壳

    在很多人眼里,忍耐是一种崇高的德行。有句俗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忍耐是有目的性的。在一个大家庭中,亲人间的谦让容忍是最为显见的。唐代宰相张公艺以九代同居为世所艳羡。一日,唐高宗因事登泰山,临幸其居,问其所以能维持和睦之理,公艺…

    5/31/2019 3:59: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生态人生

    冬虫夏草,从字面上就知道,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先是一种菌类植物侵入到虫体里边,这虫是蝙蝠蛾幼虫,菌丝进入虫体,把虫的身体吃光了,只剩下一个空壳,里边是菌丝。这个侵略者继续长,长着长着,就从幼虫头上长出一根细长的草露到地面上,所以冬虫夏草外壳是虫,实际上…

    5/31/2019 3:59:0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看人,观其“不为”

    判断一个人,既要看其“所为”,又要看其所“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对方“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

    5/31/2019 3:59:0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

    围坐喝茶的深夜,听到这样的笑话:有个茶痴,极讲究喝茶,他常常喟叹世人不懂品茶,自己则干脆去住到山高泉洌的地方。如此,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大雪,他煮水泡茶,茶香满室,门外有个樵夫叩门,说:“先生啊!可不可以给我一杯茶喝?”茶痴大喜,没…

    5/31/2019 3:59:04 PM 人评论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