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那天,我坐在一位修车大爷的摊位边等待大爷给我补车胎,此时正值学校放学的时间,不时有孩子过来拿充气筒用,孩子甜甜地喊着“爷爷”礼貌地说着“谢谢”,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应着。
一会儿,一位接儿子放学的妈妈推着电动车来到了摊位前,妈妈用手指指充气筒,向身后的儿子示意,儿子一声不吭就拿起了充气筒朝妈妈走去。修车大爷撂下手中的活,直起腰身,收敛起笑容,问道:“你干什么?”“打气。”孩子面无表情地说。“不行!谁让你拿的?”大爷一边说,一边夺下了充气筒。孩子红着脸看看妈妈,妈妈一张冷冰冰的脸上露出愠怒的神色:“不就是用一用吗,这么小气?”“对,我就是小气,不给你用。”“给你钱还不行吗?”“我从来不收钱,你就是给我钱我也不给你用。”“我还得急着回家做饭,推车回去就来不及了。您怎么这么难说话啊?”“你来得及来不及与我不相干,别跟我扯这些。我的充气筒,我愿意给谁用就给谁用。”大爷来了倔劲。那位妈妈一脸的尴尬。
坐在一边聊天的大叔看见这一僵持局面,解围说:“你这个年轻人,不是我说你,这修车老头很好说话的。可你连声招呼都不打,孩子过来也不吭一声,拿起充气筒就走,这充气筒是有主的啊。你们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这是不尊重人哪。其实是你娘俩有错在先。再说你这老头子吧,这回也来了犟脾气,让他们用一用呗。以后啊,你这孩子叫声‘爷爷’说句‘谢谢’也不沉,是吧?都是初中生了啊。”孩子的妈妈也自觉理亏,赶紧借坡下驴:“是啊是啊,我确实不怎么会说话,孩子也随我……”修车大爷不再吱声,只顾闷头修车。
给车子充完气,那位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大爷,您消消气,对不起了。”孩子交还充气筒时也腼腆地说了一声:“谢谢爷爷!”修车大爷宽容地笑笑:“不用谢,以后需要充气尽管用。”
突然想起《孟子》中的一句话:“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原则是与人交往的重点和核心,妈妈都做不到,儿子又从何做起呢?
● 二 ●
单位里同事们聊起现在的孩子让父母费心劳神难管教,大家一致要求教子有方又极有人格魅力的大李说说他的成长故事。
大李说,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清贫,也没多少文化。记忆中,父母总是无休止地劳作,对他并不怎么管束,但做人的道理他却从小就心明如镜。比如,见了长辈要打招呼,别人有困难一定要帮忙,对残疾人绝对不可讥笑和欺侮,笑话人不如人,得志时不要狂傲,困顿时要往前看,不义之财分毫不取……总之,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父母的言谈举止都能给他明确的是非标准,虽然父母并不懂这就叫耳染目濡、润物无声。
小时候,人们夸他最多的就是:这孩子懂事,真让父母省心。
六岁那年的一天,放学后,好一会儿了父母还没回家,他突然想给他们做一顿饭,给辛苦的父母一个惊喜。他费力地炒了一个父母最爱吃的土豆丝。因为是第一次做,土豆丝切成了母亲常戏说的“打狗棍”,葱花糊成了黑色,盐放多了,因为怕煳锅,水也加多了,整个就是煮了一锅苦巴拉叽的咸菜棒。父母回来后却赞不绝口。他吃了一口,当时就哭了,他太失望了,简直是难以下咽。妈妈却笑着说好吃好吃,不停地往嘴里夹菜,幸福的眼泪流下脸颊。
这件事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决心以后做任何事情都尽力做好,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
没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诲,也没有谩骂与拳打脚踢,大李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引导和影响着孩子,哪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呢?正如同现在很多人总是向自己讨教教育孩子的秘籍,他实在没觉得孩子需要去刻意教育,因为你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 三 ●
有一次,在课堂上,由“羊跪乳鸦反哺”的传统美德,谈到给父母洗脚。我问学生,有没有谁给父母洗过脚?结果全班四十多人,只有江文举起了手,这让大家都很惊讶,因为江文的爸爸几年前就去世了,他的妈妈又嫁给了一个光棍汉邻居,只是并没有离开原来的家,相当于男方倒插门,因为除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还有多病的婆婆需要照料。
我希望他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江文谈得很自然:“刚开始,我从来不跟他说话,还摔摔打打,使脸色给他看,可他就当什么不快也没发生过。有时妈妈实在看不惯就数落我,他总是说我还是小孩子,别跟我计较。当我奶奶生病或住院的时候,他会背我奶奶做各种检查或去洗手间,还给奶奶喂饭,端屎端尿,跟我爸爸对奶奶一样好。天冷的时候,每当我做完作业,他都会给我端来一盆热热的洗脚水,说洗洗脚睡觉暖和,睡得也安稳。冬天,我的脚冻起了紫包,又痛又痒,他就给我用中药烫脚,并用手不断地搓。如今,我的脚已经很少再冻伤了。有一次,下大雨,他步行来学校接我,一下滑倒崴了脚,第二天,脚踝肿得跟小腿肚一样粗。他下不了床,觉得自己成了个吃闲饭的人,很为难很沮丧的样子。想起他天天忙碌的身影、他对我们的好,我突然觉得他好无助好可怜。我鼓起勇气,端来了一盆热水,第一次喊了他‘爸爸’,并要给他烫烫脚。以前我只在别人面前称呼他‘爸爸’,但从未当面叫过。他执意不肯,看我很坚决的样子,只好顺从了,然后背过脸去,呜呜地哭起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养、思想、性格、行为、习惯,无时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谁,孩子便是谁,因为家庭就是孩子的终身课堂。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