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年时正值周润发成为影坛万人迷,那时《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成为我们争相模仿的对象。那种单纯为了义气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节,令我们每个少年都热血沸腾。不过我们很快发现,友情和义气是如此靠不住,不要说出生入死,常常为了一个女孩就彼此反目。
布鲁图是恺撒最好的朋友,然而布鲁图却和其他罗马人一样嫉妒恺撒,于是密谋杀死他。在元老院里,他们围住恺撒并拔出了匕首,恺撒拼死抵抗。不过当恺撒突然看到布鲁图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也在内吗,我的孩子?”随后,便停止了抵抗,任由攻击者把自己刺死。
朋友到底是什么?从蒙田到培根、爱默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莎翁的《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对那些他无私帮助过的,但在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肯伸出援手的酒肉朋友们大暴粗口:“愿你们老而不死,永远受人憎恶,你们这些微笑的、柔和的、可厌的寄生虫,彬彬有礼的破坏者,驯良的豺狼,温顺的熊,命运的弄人,酒食征逐的朋友,趋炎附势的青蝇,脱帽屈膝的奴才,水汽一样轻浮的小丑!让一切人畜的恶症侵蚀你们的全身!”
为何有些友谊如此脆弱?这在经济学家眼里丝毫不奇怪。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就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假如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这样就形成一个矛盾局面:把钱借给最需要借钱的人,往往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这些人得不到贷款;而最不需要借钱的人,信用记录最好,因此反而能得到贷款。
如果把这个悖论应用到人类的关系上,酒肉朋友的出现就不难解释了:人的资源有限,我们不可能帮助所有人,所以即便友情在,我们也要有个信贷风险评估,希望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时就出现了“银行家悖论”:越是需要帮助的穷人就越难获得帮助。所以那些有钱有势的高官富人,身边总是围满了“朋友”。不过那些酒肉朋友都只会在他不需要帮忙的时候,装出愿意效劳的姿态,一旦高官富人倒运破产真正需要帮忙时,他们是指望不上的,这就好比银行家不会给破产的企业继续贷款。
那么经济学又如何解释那些真正的友谊呢?进化心理学家托比和考默斯说:“如果你对某个人极为可贵,那么你在困难时期的存活,就对该人有着极大的利益。这样一来,由于他们关心你的生存,使得他们对你而言极为可贵。他们对你有利害关系,意味着你对他们也有利害关系。”正是这种初始利益的强化,才奠定了我们友谊的基础,让我们离不开那些真正的朋友,所以这个世界上,还有荆轲和高渐离,俞伯牙和钟子期。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