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节长假,厦门的袁家弥漫着特有的喜庆,亲戚上门拜年,袁家老人袁迪宝,儿子、媳妇一家围坐唠着家常。
她终于又收到了来信
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老伴去世后,袁迪宝的不修边幅上。顺着这个不经意的话题,袁家的一桩陈年旧事被引了出来。袁迪宝年轻时很帅,在浙江医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外籍老师对他很好,经常给他写信,但后来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他们失去了联系。
那天,客人走后,儿媳来到父亲的房间,继续谈起往事,老人讲起照片上的女人,她叫丹妮,是个法国人。他和丹妮的初逢是在1953年,到1956年丹妮离开中国去法国,两个人生命中的交集,也就在两三年间。那天晚上,儿媳也没有入睡,她想帮公公圆了这个梦。次日一早,她就和公公说出自己的想法。圆梦首先要有丹妮的地址。她问老人怎么不写信给丹妮,老人说写信都收不到。原来,上世纪60年代早期,袁迪宝和丹妮就失去了联系,寄去的信不再有回音。儿媳说法国人不轻易迁家,还是按旧地址再写一封信。早春二月,袁迪宝开始写信了:亲爱的丹妮,你好,愿上天祝福你的健康长寿,请给我一信,思念你的袁迪宝。
隔山跨海的法国里昂,10天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独居的老妇人从邮差手里接过了这封来信。那熟悉的字体让老妇人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上个世纪50年代,丹妮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精通英、法、俄、中文,1953年,26岁的丹妮在浙江医学院开始教授俄语。
他的来信是她最大的安慰
也就在那一年,丹妮认识了她的学生,25岁的袁迪宝,一个来自厦门的年轻人。袁迪宝是俄语课代表,和丹妮接触得比较多。1955年,院校合并,浙江医学院的一部分要与华西医科大合并,袁迪宝即将随校搬迁,而丹妮仍留在杭州。就在分别前一晚,两个人又聚在了西湖边,迪宝终于将压在心里几年的话向丹妮吐露,说自己有妻子。丹妮听完后知道,她应该离开。
和迪宝分手后,丹妮觉得自己的心魂已去,第二年,1956年,她随父母离开了中国,踏上了回法国的旅程。回到法国,30出头的丹妮感到很孤独。袁迪宝的来信是她最大的安慰,每隔一个月,就会“收到迪宝的来信,丹妮觉得迪宝还在自己的生活里,她与迪宝一起分享与分担着生命中的喜怒哀愁。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丹妮接到了最后一封来自中国的信。内容却让她十分错愕。信中说:“今后你不要再写信,你害人。”这封信让丹妮感到了迪宝的处境。她遏制着心头的绝望和孤独,从此,断绝了和迪宝的书信往来……
55年后的婚礼
丹妮仍然未婚。她身边不缺追求者。然而曾经沧海,丹妮的心里只能住下袁迪宝一个人。
2010年初春的这个早晨,面对着迪宝来自中国的信件,从天而降的幸福感弄得丹妮有些不安。她意识到和迪宝见面的日子就要到了。2010年9月的一天,丹妮来到了厦门。两个昔日恋人重逢了,这一天离他们当年分别的日子整整相隔了55年。两位老人在儿孙们的见证下举办了热闹的婚礼。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