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吃”当做旅行中的最大享受的人,俗称“老饕旅行家”,这些人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在各地餐厅呼啸而过,对菜品头论足,各地厨师最怕遇到这样的人。有些人较有涵养,出口不伤人,但是比较尖刻的人出口无礼,许多厨师不免在心中说:“煮给你吃,还得被你骂。”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美食因为地域差异,很难公平论断好坏,此话听来比较客观,就如同喝惯美式咖啡的人,实不足以谈论土耳其咖啡的好坏一样。我在一家知名的星级咖啡厅喝过土耳其咖啡,才发现其实是咖啡少了滤纸而已,残渣经过冲泡后留于杯底,味道和口感我不太能接受。但是,吃的文化来自于习惯,而习惯成自然,所以当你被当地人问:“咖啡好喝吗?”就算苦着脸,你也得说:“不错。”
多数人把吃视为旅行是否快乐的要素,但是经常会发生乐极生悲的后果,尤其是标榜吃得好、住得好的。有一次,我到泰国,跟着的旅行团被称为“泰好吃团”,果然名副其实,从早餐吃到消夜,旅行一周下来,增胖不少,回国后第一个工作就是减肥。这时候,旅行变成负担,而非享受,因为吃的因素已经不是旅行中的期待,反倒成了任务。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美味其实和饥饿有关。上世纪90年代,我到俄罗斯旅行,一天,我为了找当地的特色美食,一整天都没怎么吃东西,最后终于吃到传统的俄罗斯大饺子,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感动,当时我真的相信这是天下第一美味。
两年后,我又被俄罗斯大水饺勾起味觉记忆,还特地到了哈尔滨,准备再搭火车到中俄边界的绥芬河吃大水饺。想不到在绥芬河散步时,误入了一家饭馆,吃了地道的羊肉炖汤,又是上等的美味,尤其是下雪的冬天,暖呼呼的羊肉炖汤真是妙不可言。
有人说:“曾经饥饿过的人,对食物就少挑剔,这话是经验之谈,但是把粗劣的食物看成精致美食,则需要更高的修养和对食物的尊重。”
有一次我搭火车,上车前怕长途旅行饥饿,准备了一大包的食物,好度过漫长旅途。坐在我旁边的旅客是对老夫妻,一路上都是无声静默,我心里想:他们为什么都不饿?也不张罗着吃饭?我已经饥肠辘辘,便吃了起来。
过了一阵子,老夫妻在座位上准备用餐,男人从旅行包中拿出一块白布铺在腿上,然后取出几个鸡蛋,再从一个小盒子中拿出盐撒在鸡蛋上,男人咬了一口后,把蛋交给女人,等女人吃完了,两人都喝了随身所带的水之后,重新把白布收起来,结束了“丰盛”的晚餐。
几年后,我仍无法忘掉这一幕,对食物的尊重,写在这对老夫妻的脸上。大概是因为懂得食物得之不易,对食物有所尊重,再差的东西都变成美食了。这时我才明白,真正的美食,不是金钱可以购买到的,它能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需要用心去体会。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