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进风、夏天漏雨的破房子里住了整整三年,还是没能兑现当初在结婚时对妻子许下的要买一台大彩电的诺言。
妻子仍然在给别人打零工,而他,仍然还是蹬着三轮车在城市里卖啤酒,没日没夜。
虽然美丽的希望还在,但按照月渐稀少的那点结余来看,日子似乎比以前更清苦了。
听到同行们谈论开封四胞胎的消息时,他刚送完一车啤酒回来,大汗淋漓。
事情很简单,开封的一对农民夫妻喜获四胞胎,但家庭拮据,无力抚养,满面愁容。
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一连几天他都吃不下饭。
经过一夜深思熟虑,第二天清早,他主动去报社求助撰写这个报道的记者,希望报社能够刊登他亲笔写下的倡议书,并支持他的提议。
他想另外找11个人,组建一个爱心联盟,每人每年捐献400块钱,这样。开封四胞胎就有了每月400块钱的最低生活保障。
爱心联盟的提议很快得到社会的响应。12个人,不同的背景,干着不同的工作,却在这一刻,有着同样的希望。
2003年,一场殃及全国的“非典”让这个备受关注的爱心联盟忽然中断。
公共场合忽然冷清,人人都戴着白色的口罩,终日惶恐。
夜宵摊、迪厅、酒吧、KIN等这类啤酒消费大户也一度因为生意无人问津,而不得不把先前所签的全部订单悉数退回。
生活顷刻陷入窘境。闲着只能给贫困的家庭增加负担,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出去看看,继续推销啤酒。
大风骤雨,他还在蹬着三轮车一路奔波。但凡有店铺,他都会下去敲门问问,老板,要不要啤酒?我可以帮你打折。八折!八折!七折!七折好不好?
连续奔波数日,一箱啤酒也没能卖出去。
时间总会过去。“非典”的浪潮刚刚停歇,他就迫不及待地出门拼命了——拼命抬酒,拼命蹬车,拼命赚钱。
爱心联盟再度成立。
拿到第一笔工资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封的四个孩子。当初许下的每人每月捐献400块钱的承诺,距今已间断了整整五个月。
他拿着刚领的工资跑到银行柜台,微笑着问正在填单的出纳员:“小姐你好,如果一个人欠银行400块钱的话,那么五个月后算上利息应该还多少?”
出纳员疑惑不解。他又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了一遍。几秒钟后,出纳员把手里的计算器递给他看:“先生,五个月后应还438块4毛。”
就这样,他把438块4毛人民币汇给了开封的四胞胎。他说,这是承诺的利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叫罗嵩山,1973年生于河南禹州,一位普通的送酒工人。他用438块4毛的真实行动向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证明了,再卑微的承诺,都会有守护的价值。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