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窜在血液里的糖究竟如何作恶?
前面我们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食物与消化系统的关系犹如战争。平衡且顺序考究的饮食不仅不会伤害我们的消化系统,反而会激发其勃勃斗志并且把敌军化为己用,让我们达到可以完全驾驭食物的健康状态。相反,如果我们不当且过度地用食物挑战消化系统,尤其是用快消化碳水化合物这种狡猾的空降兵来对抗身体战线的时候,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前面的章节提到单独或优先吃快消化碳水化合物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我这次就来具体说说过量的伤害。
无论是游离糖还是淀粉,它们在胃中的排空速度是三类供能营养素中最快的,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而游离糖和淀粉通常又存在于一些形态特别好甚至不需要咀嚼的食物中,比如各种饮料(几乎是直接喝下去,连胃都不需要多动几下),还有馒头、面包、面条和饼干,仅仅嚼两下就能尝到甜味,剩下的也很快通过胃被打碎然后被小肠吸收。越是消化起来不费力的食物,在进入身体后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往往越大,因为它们更不受控。它们在通过小肠细胞进入血液后,就以葡萄糖的形式流窜在血液里。这里可没办法区分哪些葡萄糖来自游离糖,哪些来自淀粉。我们通过前面的GI表格和测量方式就能知道,无论是纯蔗糖,还是丝毫不添加糖的土豆泥,葡萄糖都在吃下去两个小时里大量出现在血液里。
为什么血液里会发生这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呢?这还得从基础的生物化学说起,别怕,我还是用简单而形象的例子来解释这个“破坏”的小故事。血糖好比准备贡献力量的一群应届大学生,那么该群体自然会有几个不同的来源,分别是从高中考上来的应届生(食物糖)、毕不了业重修的大龄学子(肝糖原),以及工作了好多年突然回校读书的社会人(非糖物质),无论出身如何,如今都统一成了血糖大学的一分子。那么它们面对的出路有四条:毕业“燃烧”,变成社会的中坚分子为社会贡献才能(氧化分解供能);挂科有点多,一时半会儿毕不了业,那么就回炉重修(合成糖原),再接再厉;觉得直接毕业没有竞争力,于是选择考研、考博继续深造(合成脂肪和氨基酸);觉得目前这个专业不太给力,选择跨专业考研(经磷酸戊糖途径转变为其他物质),增加了社会功能,提高专业水平,成为复合型人才。通常来说,大学招生都是有计划而且有标准的,这就是严格的高考,充满理性而且分级严格。达不到标准是不能进来的,而且进来之后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毕业的,如果想深造还有更大的挑战。所以血糖大学的进和出基本上都是受控的,而它的“总人数”基本恒定在3.9~6.0毫摩尔每升的水平。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知道糖在体内有多么重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戒断碳水化合物。
血糖大学进校的人数和毕业的人数如果大体上均衡的话,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也没有人会抱怨什么。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体内的血糖大学明显处于一个负荷过重的状态,食物中的游离糖和淀粉以各种方式混在“高考大军”中企图进入血糖大学。如果人作为血糖大学的校长,开始毫无底线地实行“自主”招生原则——谁想来就来,尤其是那些说话特别甜,性格也不冲的高中生(好消化),也甭管质量如何,反正来了就是“血糖人”嘛!这样一来,血糖大学涌入过量的学生,然而出路就那么四条,而且每条还都是限速的:考研甚至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肯定不是你想考就能考上的;毕业也是有难度的,这需要血糖大学的主人调动各种身体组织参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血糖更加稳定,能顺利毕业);而毕不了业重修也是有限度的,毕竟管理重修的教务处(肝脏)可是学校里最忙碌的机构,要是太多学生闹事把办公室挤爆了(脂肪肝),它可是要罢工的(肝硬化)。
于是可怕的状况就发生了,血糖大学长年过快、过多招收一堆质量不高的血糖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出路,教务处也安排不过来,它们彻底成为大学里的闲散人等,成天无所事事,就只能在校园里四处作乱,寻衅滋事(见图8–1)。
图8–1 糖在血液中流窜
目前科学界对这些血糖学生干的坏事还在热火朝天地研究当中,其中已经发现的著名的破坏就是破坏大学校园的设施(与蛋白质的破坏性结合)以及聚众斗殴(氧化应激)。这两项罪行目前是证据比较确凿的,但受限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可能的糖化、衰老、退化机制我们还不得而知。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