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时起,杨冬梅就对军人这个职业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与敬仰。在她心中,军人坚强伟岸,他们用铁一样的身躯捍卫着祖国,护佑着人民。长大后,她嫁给了军人,走进了军人的内心,才明白军人的情感是最隐忍的:他们爱家却不能常回家,他们有情却不能随时表达感情。于是,她和许多军嫂一样,为了军人的这份隐忍,为了他们肩负的巨大责任,在最好的年纪,摒弃了浪漫的相守,选择了忍受孤独与默默付出……
来自山西大同的杨冬梅与丈夫田晓军是高中同学,他们最初的接触仅仅是同学之间的交往。成年后,她逐渐被他特有的军人气质深深吸引,她想,成不了军人,成为军嫂也算弥补了儿时梦想的缺憾。起初,家人朋友都不理解,“嫁给当兵的肯定要吃苦,你要有思想准备。”她总是坚定地回答:“嫁给军人,绝不后悔,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平日里,田晓军心地善良,话语不多,对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就算取得成就,在成绩面前他也总是淡然一笑,杨冬梅说自己就喜欢他的这份淡定和纯净。
2007年,杨冬梅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兰州大学任教的机会,一个人远赴连云港,开始了军旅式的婚姻生活。刚成家的他们,蜗居在不足50平方米的部队宿舍里,因为部队离市区很远,每天上下班,杨冬梅要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往返。回家的路上,陪伴她的通常是一天的疲惫和满天的星星……
就这样,一过就是三年。2009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也即将迎来他们爱的结晶。那一年,因为田晓军升任兴化艇艇长,工作量明显比以前增多,回家的次数更是越来越少,但是杨冬梅知道,他始终爱着家,牵挂着家。
2010年5月,在杨冬梅分娩的当晚,田晓军恰好接到出海训练的任务,他拉着妻子的手,久久不舍得离去,杨冬梅强忍着泪花,“照顾孩子是我们女人的事,你留下来也是添乱,工作要紧,还是回部队吧!”就这样,田晓军只看了一眼刚出生的儿子和虚弱不堪的妻子,就奔走在出海训练的路上……
为了不让丈夫因为家事分心,杨冬梅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为了弥补田晓军不能亲自尽孝的缺憾,杨冬梅把远在老家的公婆接到身边,安置得妥妥当当。如今,儿子茁壮成长,老人身体强健,家里干净安宁,丈夫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能够安心岗位,倾心责任,矢志军营。
除了照顾好家庭,杨冬梅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早在2007年,恰逢连云港引进优秀人才的良机,她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才能,进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工作。
那时,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她利用晚上及工作之余,认真钻研艺术创作,致力于全市艺术发展,并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业务骨干,负责所在处室的主要工作,业绩出色,得到了领导、同事的高度认可。
与人为善、为人诚恳的性格让杨冬梅逐渐在这个城市扎根,并积累了不少人脉,她热情地帮助着身边人:为军嫂介绍工作,为优秀军官介绍对象,与地方建立军民共建工作,组织文艺院团到部队举办慰问演出,为即将分娩的军嫂联系医院和医生,看望并帮助独自带着孩子的军嫂……只要她能做到的,她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人。
在杨冬梅的支持下,田晓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并多次立功受奖。田晓军深有感触地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与杨冬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我的军功章里,我的努力只占一小半,她的付出占了一大半。感谢我的好妻子!”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