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
孟子像
公元前390年,儒家亚圣孟子生于鲁国邹地。他幼年丧父,由母亲一人抚育成人。孟子小时贪玩,见什么学什么。为了让孟子从善,孟母曾三次迁家,开始他家的邻居是个屠夫,孟子天天跟着学杀猪的样子。孟母搬家后遇到了一个铁匠邻居,孟子又学起铁匠,叮叮当当东敲西打。孟母再次搬家,最后搬到一处学宫旁边。孟子看见读书人的言行优雅,就跟读书人学习诗书、礼仪。孟母放了心,便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
孟子青少年时代读书很勤奋,他从师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全面继承孔子学说。他仰慕孔子的学问和为人,对他周游列国很向往。
孟子学成之后,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他前后游历了齐、魏、宋、滕诸国,奔波了35年,但他的“仁政”主张始终未得落实。当时正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间征伐不断,战火频繁。孟子目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十分同情人民的悲惨命运。他提出了一套“王道”理论,告诫统治者对老百姓要施行“仁政”。孟子首先来到齐国,向齐威王谈他的“仁政”思想。齐威王认为孟子的理论不切实际,对他本人未加重用。离开齐国后孟子又来到宋国,结果遭遇与在齐国时一样,他只好暂时返回家乡邹国。
公元前322年,鲁平公即位,孟子的弟子受到了重用。孟子听说后,就前来鲁国,他渴望在鲁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有人向鲁平公说孟子的坏话,孟子连鲁平公的面都见不上,政治抱负无从施展。孟子只好再次返回邹国。
大约在公元前320年,梁国刚遭受过齐、秦、楚三国的打击,丧师失地,国势危急。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想找个人才解危救困,帮自己治理国家。孟子听说后便带上数百个随从,几十辆车子赶往梁国。梁惠王一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反复向梁惠王阐明“先义后利”“与民同乐”“勿夺农时”“谨庠序之教”“为民父母”“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等一系列道理。梁惠王非常信服,准备采纳孟子的方略,可惜,没多久梁惠王就死了。惠王的儿子襄王即位。襄王不重视孟子学说,更不重视孟子为人。孟子认为襄王是一个庸碌的君主,便失望地离开了梁国。
齐宣王即位后,在国都临淄设立了稷下学宫,邀请四方饱学之士来此讲学。孟子得知消息后,便带领一班弟子来到临淄。孟子受到隆重的接待,被授予“卿”的职位,但在问答中,他对齐宣王想图霸业的野心大加批评,也根本不谈称霸之术,而是大谈“仁政”主张,严厉批评无道的国君。齐宣王面色尴尬,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公元前312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要出兵攻燕,孟子坚决反对,他和齐宣王发生冲突,矛盾完全表面化了。最后,孟子见齐宣王对自己的学说不感兴趣,只好离开齐国。
晚年的孟子回到故乡,他一边教学,一边同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一起著述《孟子》一书,记叙他一生的行状和思想学说。公元前305年,孟子逝世。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