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巨匠王羲之
王羲之是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人称“书圣”。
王羲之从小酷爱书法,他七岁时就非常喜爱写字。传说他在走路、休息的时候,也不放过练习写字的机会。仔细揣摹字体的结构、架势和笔法,心里想着,手指也就不知不觉地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一笔一划地比划着。日子久了,衣服都被他划破了。他每天写完了字,总是要到自己门前的池塘里去洗刷毛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墨色的了。
王羲之小时候并不显得特别聪明,反而说话迟钝,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才能,只有当时吏部尚书周颉对他另眼看待。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他,适逢周颉大宴宾客。当时宴席上有一种十分珍贵的菜叫牛心炙,按照习惯,这种菜应该给最尊贵的客人吃的。周颉因为非常喜欢他,竞不顾所有在座的贵客,先割了一块牛心炙给王羲之吃,众人大为惊奇。周颉独具慧眼,认为王羲之有奇才。此后王羲之才被人们所认识。
王羲之长大后,变得能言善辩,素性坦率,不拘礼节。当时太尉郄鉴,想与王氏大族联姻,派人到王家挑选女婿。王羲之的伯父、东晋宰相王导把王氏家族中少年子弟都集中到东厢房里,让来人任意挑选。王氏所有少年子弟,听说要来相女婿,个个都装出端庄严肃的样子。只有一人在东床上坦腹吃东西,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听到。这人就是王羲之。于是郄鉴就把女儿嫁给他。
王羲之出生于东晋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为士家大族,当时人传说:“王与马,共天下。”王羲之却不愿做官,因而在仕途上断断续续,好多次推辞不受。后来,扬州刺史殷浩与他关系很好,写信劝他任职会稽内史。因为会稽这个地方,山清水秀,可以娱人性情,他就答应了。王羲之曾经与谢安、孙绰等著名文人四十多人,会集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游宴。这些文人在兰亭会上乘兴作诗,共得诗四十首,编成《兰亭集》。王羲之挥笔疾书,为诗集作序,写成《兰亭集序》。这篇作品,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笔飞墨舞,气象万千,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二十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都推崇《兰亭集序》,认为是行书的绝代佳作。
据说,山阴地方有个道士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想请王羲之给写一本《道德经》,王羲之不答应。他听说王羲之最喜欢白鹅,常常摹仿鹅掌划水的动作,来锻炼自己的手腕,使手腕运起笔来更加强劲而灵活。道士有两只白鹅是鹅中精品,王羲之见之爱不释手,道士见他喜欢此鹅就提出以鹅换书。王羲之欣然同意,当场写好了一本《道德经》,交给了道士,带走了这群鹅。这就是后人传颂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还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见一老妇人,拿六角竹扇出卖,好长时间没有人买。王羲之提笔在扇子上书写了几个字。老妇人很不高兴,埋怨说:“你怎么在我的扇子上随便写字呢?这样,谁还再买呢?”王羲之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王右军写的,一把可以卖百钱。”老妇人不信,就照王羲之的话说了,果然有很多人都争着来买,竹扇很快卖光了。
兰亭遗迹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家的特点和精华,又摆脱了汉魏笔风,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他写的字体都有独到的功夫,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又十分严谨,自成一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