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1],生别常恻恻[2]。江南瘴疠地[3],逐客无消息[4]。
故人入我梦[5],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6],魂返关塞黑[7]。君今在罗网[8],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9]。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10]。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11]。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12],苦道来不易[13]。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14],斯人独憔悴[15]。孰云网恢恢[16],将老身反累[1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8]。
【注释】[1]已:止。吞声:极度悲伤而哭不出声。[2]恻恻:悲痛的样子。[3]瘴疠地:指南方湿热,瘟疫流行地区。[4]逐客:被朝廷流放的人。这里指李白。[5]故人:此处指李白。[6]枫林:指李白所在的南方。[7]关塞:指杜甫所在的秦陇一带。[8]罗网:本指捕鸟的工具,后以喻法网、世网、名利网等。[9]颜色:指李白的容貌。[10]蛟龙:传说中的水中动物,这里比喻欲置李白于死地的人。[11]“浮云”二句:语本《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浮云飘荡不定,古人常以之比游子。这里是以浮云起兴,引出游子。游子指李白。[12]告归:辞别。局促:匆忙不安,形容不忍离去的情态。[13]苦道:竭力说道。[14]冠盖:仕宦的冠服和车盖。这里指达官贵人。京华:京城。[15]斯人:指李白。憔悴:折磨困苦。[16]网恢恢: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恢恢是宽广的意思。[17]累:指陷身法网。[18]“千秋”二句:语本阮籍《咏怀》诗:“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点评】《梦李白二首》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时杜甫流寓秦州。至德二年(757),李白曾被永王李璘罗致幕中。李璘兵败,李白被系浔阳狱。乾元元年(758)长流夜郎,二年春抵巫山,遇赦得释。时杜甫在秦州,不知李白已被赦的消息,因而忧思成梦,作此诗。诗中表现了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第一首是初梦李白的情景。开头极写不见李白的悲思,以死别与生别相比较,极言生别之凄苦,造成了本诗感伤悲怆的气氛。接着开始写梦,一层层展开。不说梦见故人,而言故人入梦,情感由悲转喜;但又转过一问,怀疑故人不能入梦。然而诗人思念不已,分明觉得月光之下,李白憔悴的面容依稀可见。梦境写得逼真。最后表现对李白的关切。有感于世途险仄,步步宜慎,确是叮咛朋友之苦心。
第二首是连续几次梦见李白后的情景。开头用比兴手法,见浮云而念游子。“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虽语本《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但我们读此二句后,更会想到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诗句,杜甫在这里也正是表现故人之情。中间主要描写李白的幻影,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的形象,憔悴潦倒之态,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最后在无限的感慨中对李白表示了深厚的同情,并作出了崇高的评价。
二首诗前篇写初梦,后篇写复梦;前篇以死别发端,后篇以身后结束;前篇写对李白当前处境的关注,后篇写对李白生平遭遇的同情。合之则首尾连贯,分之则独立成篇。
王维(701—761),原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寄籍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及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牵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荐为右拾遗,历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起,扈从玄宗不及,为叛军所获。至德二年(757)收复两京,陷贼官以六等定罪,降为太子中允。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是唐代诗坛上差可与李、杜比美的大家,且诗书画兼长。他的诗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独创的风格,特别是山水田园诗,往往在宁静秀美的境界中,表现出一种平静的心境,把自然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在中国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是评价王维诗的至理名言。有《王右丞集》,清人赵殿成作笺注二十八卷,最为通行且完整详尽。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