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春望

6/16/2021 10:44:05 PM 人评论

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1],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2],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4],浑欲不胜簪[5]

【注释】[1]国:唐朝的国都长安。[2]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这里指战争、战乱。连三月:接连三个月,即整整一个春天。[3]抵:值。[4]短:少。[5]浑:简直。不胜簪:插不上簪。簪,用来束发连冠的一种长针。古时男子束发,故用簪。

【点评】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在长安时作。前半写春望之景,后半抒春望之情。首联破题写望中之景,又以“春”字贯穿全篇,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处于沦陷后的长安,一片忠心,无限悲愤,对以往岁月的回忆,对眼前山河残破的悲怆,对亲人的挂念,对祸乱根源的种种思索,真是百感交集。但诗人并没有一一写出,只写山河依旧而京华已经陷落,春色又降却满目荒芜,多少感情,只发出了这一声深沉的叹息。把交集的百感存留于心中,才使全诗的情思显得更加沉郁深厚。颔联“感时”“恨别”。“感时”的“时”即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句,故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深化。宋人司马光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恨别”的“别”即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句。本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自己感叹时局,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觉得鸟也在心惊。颈联遭乱思家。“连三月”指正月、二月、三月相连的整个春天。整个春季三个月,各方面形势紧张,战争不息,杜甫家在鄜州,音信断绝。尾联写在这万方多难的时候,诗人杜甫焦虑万分,诗中用一“搔”字,神态全出。一方面表现作者陷贼后的焦急,因而不断“搔”着头发;另一方面,搔头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脱身寻求解决的办法。白发而搔更短,可以见出愁乱思家已到极致的地步。“浑欲不胜簪”则是前一句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成年男子束发亦用簪。直至清代,男子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故不用簪,簪遂成为女性专用之物了。簪的变化也蕴涵着民族的兴亡。这首诗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种种复杂的心绪和情怀融入到了四十字的短章之中,语语沉痛,字字由血泪凝成,表现则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