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金陵图

6/16/2021 10:44:05 PM 人评论

金陵图

金陵图[1]

江雨霏霏江草齐[2],六朝如梦鸟空啼[3]

无情最是台城柳[4],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1]金陵图:画名,绘有金陵形胜、史迹的画图,画家已不可考。金陵,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实际上,这首诗题目为《台城》,而《金陵图》另有其诗。检讨这一误植,实始自《唐诗别裁集》。说明《唐诗三百首》的蓝本是《唐诗别裁集》,以至于这一错误也原封不动地抄录下来。[2]霏霏:烟雨繁盛的样子。[3]六朝:指建都于金陵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六个朝代。[4]台城:指金陵。遗址在今南京城内,是东晋至南朝时期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点评】这首诗是韦庄经过金陵时凭吊六朝古迹的作品。金陵是六朝故都,但到了唐代台城已经荒废,故而唐代诗人凭吊之作甚多,刘禹锡、杜牧等都有佳制,韦庄这首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作。首句从长江写起,因台城依玄武湖,而玄武湖与长江贯通。作者描写“江雨”和“江草”,烘托出烟雨迷蒙之景,从而引发人们怅惘迷茫之情。第二句转入抒情,这样春雨连绵、景色空蒙的台城引发了人们对其历史的追溯,进入如梦境一般的六朝历史的感怀之中,曾经是六朝的繁华而今只有飞鸟对着残破的城垣发出几声空啼。“鸟空啼”三字是梦境繁华与眼前荒废的对比。以上两句是总体的概括,接着集中于杨柳的特写。台城虽然荒废,而堤柳却不知,依旧茂密堆烟,所以诗人着以“无情”二字。“十里堤”是玄武湖的十里长堤。这里以繁荣茂盛的堤柳与荒废残败的历史陈迹对比,加以“江雨”“江草”的衬托,把作者的沧桑兴亡之感巧妙地透露出来。而韦庄处于唐代末世,怀古亦即鉴今,故而这首诗也包含了对于大唐帝国命运的担忧和慨叹。

我们再将韦庄真正的《金陵图》诗做简要的分析,诗云:“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兴亡的感叹。从诗中看出,画的是南朝六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每代一幅,共六幅,合成一组《金陵图》的系列画。作者通过“老树寒云”渲染悲凉气氛,从而表现了六代帝王之都的金陵不过是一座令人“伤心”的“故城”。韦庄之前的唐代诗人高蟾曾有《金陵晚望》诗:“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的诗显然又是由高蟾的诗脱化而来。议论精警,情韵悠长,与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高诗侧重于表现唐代金陵的危机四伏,预示着唐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这种危机就是“一片伤心”,而这种伤心,就是再高明的丹青妙手也是画不出来的。而韦诗则劈头设问:“谁谓伤心画不成?”反用其语,接着加以解释:“画人心逐世人情。”是说伤心画不成的原因是由于画家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一心粉饰太平,所以才画不出“伤心”来。接着二句是说画家是如何画出“伤心”的。“老树寒云”象征晚唐衰败的政局,用南朝颜延之《还至梁城作》“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的典故,故国的乔木,空城的寒云,深寓黍离的悲痛、兴亡的感慨。而韦庄的诗更是吊古伤今,与《台城》诗对读,愈加催人泪下。

陈陶(约803—约879),字嵩伯,举进士不第。唐文宗大和初南游,足迹遍于江南、岭南等地。约宣宗大中三年(849)隐居于洪州西山,与蔡京、贯休往还。卒时,方干、曹松、杜荀鹤等均有诗哭之。《全唐诗》存诗二卷。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