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治疗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哮喘不发作就不治疗。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结果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网络调查结果也显示,近两成(17.3%)的受调查患者或其家属认为没有症状就应中断治疗,或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能不用就不用。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拒绝激素治疗。不少患者和家属听说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吸入激素会发胖或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往往自行断药。有些患者转而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其实,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于细菌感染性炎症,使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只有有规律地应用激素才能抑制此类炎症。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药物可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三:治疗期间不检查肺功能。患者常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这样的做法主观成分较多。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
而肺功能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