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治得了病,救不了命”
“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是句老话,惋惜的是那些最终没能被医学拯救的生命。其实,在“治得了病”前面,还应该有“即使”这两个字,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代,即便医学再发达,人们也还会死于疾病,因为决定疾病转归的不只是医学,也不只是身体条件,还有心理、性格,后者也能决定你的命。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之前因为慢性肝病出现了肝硬化。他发现肝硬化时,肝脏的功能还可以,还处在可以逆转的“代偿期”,他的经济状况也很好,尚可维持治疗。如果他能一直按医嘱休养,多活几年甚至十几年没问题。但他还是很快离世了,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死是命定的,而所谓“命”,其实就是性格、个性,后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才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他有很好的摄影技术,视摄影如命,又特别好强,身体稍微好点就要出去拍照。摄影向来是相当耗体力的,特别是这种搞风光摄影的人,一是因为他们工作环境危险,会遇到不测,另一个原因就是摄影太累,对身体是巨大消耗。肝病是所有慢性病中最需要休息的,因为只要活动,肝脏就要工作。对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医生甚至嘱咐平时多躺,躺的时候脚抬高,这样就等于给肝脏回血。
这种翻山越岭拍风光的人,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不断地劳累加重了肝病,这个很有才华的摄影师,生命终止在了五十几岁。
他的死令给他看过病的医生都感到惋惜,因为像他那种状态,又维持了十年的大有人在。他们的病是相同的,治疗也是相同的,而且无论是身体还是经济条件,他比其他人都要好,但结局不同,为什么?性格使然,命中注定。说得残酷点,就算躲过一次病害,如果他秉性依旧,还会被另外的疾病命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才会说“治得了病,救不了命”,这个结论是无奈时才下的。
我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在这个因果关系中,是有个大致路径的:性格决定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世界观、价值观,后者会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包括吃什么饭、怎么吃饭、在什么心情下吃饭、以什么速度吃饭,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以什么速度什么方式做事……以此类推到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那么做,归根结底都是性格决定的,而身体的健康就是在这些往往是错误的、消耗性的细节中,一点一点被伤到的,疾病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出的。
我们靠吃药打针治病的时候,无论哪种药物进入体内,都会有个浓度的变化,只有保持在一定浓度,药物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现在好一点的药物可以制成“缓释”的,一点点地在体内崩解,尽可能地保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但即便如此,一般一天,最多几天,也就代谢干净了,药效也会从高到低乃至消失。而生活方式不是,它每时每刻都在参与生活、影响生活,别看它微小,甚至不值一提,累积起来效果却是惊人的,它们的细碎不过是在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影响生命而已。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