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的五脏到底有什么区别
“阴虚”是中医的概念,“阴虚”又分肺阴虚、胃阴虚、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等,要了解这些,先要搞清楚中西医的五脏有什么区别,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中医的了解,还不如对西医的了解,虽然中医是我们的“国粹”。如果不了解中医产生的背景,在渐入人心的西医概念影响下,我们会误解很多中医的东西。
中医是在中国哲学背景下产生的,哲学不是自然科学,中医也因此不能当自然科学那样去理解。中医的理论形成,不像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基础上的,西医是实证科学,必须眼见为实,要看化验指标、解剖结果。中医没有解剖学,它对人体乃至疾病规律的总结,主要是靠表现在外的症状、征象来推测,是“黑箱”的。因此,中医对五脏的定义和西医不完全相同。
简单讲的话,首先,中医的五脏不是定位性的,中医说的“肾”不单是长在腰部的那个负责泌尿的器官,其他脏腑也不能和西医解剖学上的器官画等号。其次,中医的五脏强调的不是结构,而是功能。既不是定位的,又不是结构的,这两个特点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医的五脏了,虽然称谓上和西医的五脏一样,都叫心、肝、脾、肺、肾,但中医的五脏更确切一点说,是一系列器官功能的总称。
比如中医的心,既包括跳动的心脏,也包括思维的大脑;中医的肾,既包括参与泌尿的西医的肾,还包括身体的产能系统。这一点甚至可以帮助你判断你找到的中医是不是真正的中医,如果这个中医把“肾”等同于生殖器官,把“肾虚”等同于性功能障碍,或者反过来,只要是性功能障碍,全视为“肾虚”,那他就是把“肾虚”狭义化了,至少没从根本上理解中医。
中医分了心、肝、脾、肺、肾五脏,它们又各自和西医的哪些器官、系统有关呢?
一般来说,中医的心和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有关;肺和呼吸系统、皮肤,甚至消化系统有关;胃则主要是消化系统;肝则除了消化系统之外,还包括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到了肾,不仅包含了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还涉及人体总体的能量代谢系统。
涉及器官的时候,中医的五脏之间有相互平行的关系,比如心气虚和脾气虚,描述的是不同器官组织的功能的减弱,心气虚侧重于循环系统,脾气虚侧重于消化系统,这些器官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各司其职。
但是,这个平行关系有程度上的差异,就是纵向关系,这个纵向关系主要体现在中医“肾”的概念上。中医的“肾”与心、肝、脾、肺相比,是更深了一层,如果从病情上说,到了“肾”这个程度,病情往往就比较晚期或者严重了,这就是中医说的“久病及肾”的意义所在。
所谓“久病及肾”,是中医形容疾病转归时常用的一个诊断,就是说,不管哪个器官组织生病,如果迁延日久,久病不愈,都会发展成“肾虚”。比如西医诊断为心力衰竭的病人,如果中医看,很可能会辨证为肾阳虚,要通过附子、肉桂这种入肾经、温肾阳的药来救治。可见,中医的“肾虚”不是特指哪个器官,而是对全身疾病状态、疾病程度的描述,这也再次证实了中医五脏的不定位性,中医的“肾”和心、肺、肝、胃等脏腑的区别,还在于疾病的发展程度上。
再形象一点说,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中医说的“肾”就是大树的根子,其他四脏则是树干树叶,到了“肾虚”这一步,类似大树伤到树根了,不管什么原因伤到了树根,都会反过来影响树叶树干的状态。
所以,这个人只要“肾虚”了,不管是衰老导致的自然的“肾虚”,还是疾病外伤导致的未老先衰的“肾虚”,这个人的身体机能都会全面下降,树叶和树干的状态也都不会好,可能出现呼吸功能的下降、消化功能的下降,当然也可能有性功能的下降,因为它们都是身体机能的一部分。所以,“肾虚”绝对不等于性功能下降,这是民间最容易误会的,如果这样理解,就把中医想得太狭隘了。
反过来,无论是呼吸系统功能还是消化系统功能,如果下降了,而且得不到遏制,都会一步步地拖累整个身体,就好像先是一根树枝干枯了,接下来累及另一根树枝,树枝干枯得多了,树就要死了,树根自然也无从生存,这就是“久病及肾”了。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