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中,
追求的,
是精准还是正确?
“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
——凯恩斯(Keynes)
投资股市,可以从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判断大盘走势,二是选择潜力个股。
面对精准的历史数据,是否可以推测正确的未来?
精准的过去和模糊的未来,如何做出取舍?
精准和正确两者,如何来权衡?
针对以上问题,股市投资大师巴菲特引用知名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的话,做出回答:
“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
8.1 价值投资和精准的错误
对于如何选择投资目标,股神巴菲特的老师,美国著名投资大师——格雷厄姆(Graham)提出了三大观点。
» ①价值投资:
判断投资对象是否值得投资时,应判断该企业内在的价值,而非它的股票市场价格。当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比它的股票市场价格高出30%~50%时,是投资的好时机。
» ②安全边际:
当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大大超过它的股票市场价格时(高出50%以上),更值得投资。
» ③独立思考和逆向思维:
要想实现成功投资,应做到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的建议;同时,要做到逆向思维,即如格雷厄姆所说:“当大多数人(包括专家)悲观时,买;而当他们相当乐观时,卖。”
后来,巴菲特也发展出选择投资目标的三大观点。
» ①投资企业而非投资股市:
股票的价格波动,只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象,但世间奇珍异宝往往不在其表。投资股市前必须先对企业本身,甚至要对其所在的产业了解得一清二楚。
» ②集中投资而非分散投资:
集中投资相对于分散投资的含义是,集中投资只投资于自己了解、熟悉的企业,只投资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和跟踪过的企业;而分散投资则会增加投资对象的数量,很容易投到自身不太了解的企业,或是不熟悉的产业,增加投资风险。
» ③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投资:
考虑是否要投资某个投资对象时,其当下的判断准则,并非只想到在1个月或3个月后快速获利卖出。其实,在投资心态上,要像投资房地产或管理一家企业那样,投资的目标应是长期持续持有(7~8年或更长),也就是认定,这个投资对象未来的长期发展是向好的,不会因为它短期股票价格波动而随意买进或退出。其意义就是,操作的手法可以视环境状况短线或长线进出,但在投资的心态上,一定要有像投资房地产或管理企业那样,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用长线的眼光去看待投资对象本身。
有人问巴菲特,是做长期投资或短期投资,他回答:
“希望是‘永远’。”
根据以上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主张的各个观点,除了“价值投资”中的“企业内在价值”最难评估外,其他皆容易理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企业内在价值”是否大于“股票市场价格”呢?
就此,出现了很多精算大师或财务课程,用财务分析的观点计算“企业内在价值”,其中最典型的方法是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净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即预估企业未来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并选择合理的折现率,将未来的净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得出“企业内在价值”。
假设企业的存续期为n年,折现率为R,则“企业内在价值”的公式为:
。
利用“净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公式,虽然可以精准地计算出“企业内在价值”,然而,这种精准的计算方法一定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吗?
这个公式存在一个合理的误区,“预测未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若能预测到明年(第1年)、后年(第2年)的净现金流量,这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要去预测未来每一年的净现金流,一直到第n年(第1年净现金流、……、第n年净现金流),那将是更困难的事。也就是说,这个公式的计算模型是具备精准性的,但是填入公式的数据很可能是推测得来的(推测未来的很多年),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一家企业在未来那么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内外部的环境,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状况,因此很难事先预估得知未来每年的财务数据。用猜测未来多年的数据(不具准确性),通过这种精准性模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其正确性就值得怀疑了,往往是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就是精准但不正确。
这里所说的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垃圾进去,出来也是垃圾,不会变黄金)。举个例子来讲,虽然上述“企业总价值”公式是个完善的模式,但是,如果将错误的信息输入等号右侧(Garbage in),那么等号左侧得到的结果也是错误的(Garbage out)。再好的模式,再好的工具,一旦送进去加工的材料是垃圾,出来的成品也是垃圾,不可能变黄金。但很多投资人常会受到精准模式的吸引,去进行所谓精准的推断;而非把注意力集中聚焦在正确的判断里。
要预测未来很难,何况要估计未来n年以后的所有事。所以,巴菲特对股市投资行为,特引用道:
“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
8.2 选择“模糊的正确”
企业的过去,可以从财务报表等资料中找到精确的数字,再用精准的方法、模板去定量计算,得知企业过去的表现,并用来推敲企业的未来。但这种方式,
» ①或许可以正确地了解企业过去的表现;
» ②但所推敲的未来答案,很可能会得到“精准的错误”。
对于推断企业将来的发展,因为未来的精确数字很难在决策当下得知,所以更应该从定性的角度去判断,找到“模糊的正确”,而不是一味地从定量的角度,沉溺于过去的数字和图表,来推论未来。因为这些答案可能都是“精准的错误”。
世上的投资人,根本难以用定量的方法,精准地计算得知股票何时会上涨,会涨到多少,何时会下跌,会跌到多少。但却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找出让股票上涨的因子,并且推论股票未来上涨的概率。若其未来上涨的概率大,就先买入该股票,买好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直到有一天(虽不知哪一天),它上涨了(虽不知会涨多少)。
另外,对于已买入的股票,也可以用观察的方式,定性分析这些上涨的因子是否在逐渐消失,若消失的程度已让原来推论其未来上涨的概率变小,而下跌概率变大,那就要考虑卖出该股票。
一般常人的能力,难以用定量的方式准确地推断何时上涨和下跌,涨多少和跌多少,如果有人宣称,可以告知你正确答案,若他不是用猜的、忽悠你,就是他可能在提供一个“精准的错误”给你。
我个人针对知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股神巴菲特谈论的“模糊的正确”和“精准的错误”,提出两者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①数字量化vs.逻辑推论;
» ②猜测价格vs.应对方案;
» ③复杂化vs.简单化;
» ④看未来vs.看过去;
» ⑤长线思考vs.短线操作。
依循“精准的错误”指引的投资人把重点放在:数字量化、猜测价格、复杂化、看过去和短线操作。
依循“模糊的正确”指引的投资人把重点放在:逻辑推理、应对方案、简单化、看未来和长线思考。
因此,你应该从“模糊的正确”角度,从定性层面出发,用简单的数学,依循未来的观点、逻辑思维的推论、长线思考的心态、简单化的想法和应对方案的采用等五个方面,用以分析投资股票,分解其成败因素。
8.3 数字量化vs.逻辑推论
曾任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的祁斌,研究过美国股票基金操作的绩效表现。相比最优秀的20%和最差的20%不同基金经理人的操作绩效,10年的投资年均回报率的结果仅相差1%。
祁斌的研究,也正是证明了:投资专家选股是其次的,进场买入和退出时点才是重点。
投机大师科斯托拉尼也说过:
“至于个股投资建议,往往是某个所谓投资专家或机构,为引诱大众投资人购买其所发行金融商品的借口。”
因为,就是高学历、高智商、高技术、高职称、高深数学等“五高”人士,其能力也无法正确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10位经济学者通常有11种以上的经济预测建议”。
事实上,投资获利是一件简单而难做的事情,投资并不需要“五高”——高学历、高智商、高技术、高职称、高深数学,只要简单地加减乘除。“五高”未必引向成功的投资,反而可能因为追求“精准的错误”而导致投资失败。
牛顿是当代公认的最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身兼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多职,他是近代经典力学的开山祖师,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典型的“五高”人士)。
牛顿投资南海公司股票失利后深深地感慨:
“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但却估计不出人类的疯狂程度。”
那是1720年底,牛顿78岁。
南海公司创立于1711年,自称主要经营拉美的海上贸易,股票上市后长期保持低位。直到有一天,法国的证券交易所崩盘,引发大量热钱流回英国。这些热钱急于寻找下一个炒作目标,正巧南海公司称其获利前景无限好,要大规模增发新股,政府也批准了。投资者看到政府的认可,纷纷跟进。
于是,投机狂潮开始!
南海公司的股票从1720年1月的128英镑/股开始飙升。牛顿在上涨之初把7000英镑积蓄投了进去。仅仅过了两个月,投资本金翻了一番。牛顿感觉涨得差不多了,出于谨慎就把手中股票抛售掉了。但是,在牛顿抛售股票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继续一路飙升。1720年7月,南海股价涨到1000英镑/股,足足涨了800%!
懊悔不已的牛顿重新加码进场,可惜的是,1000英镑/股的价格就是南海的最高股价,南海公司本来就是炒起来的一个大泡泡,总会有爆掉的时候,股价就此一落千丈。1720年12月,南海股价跌至124英镑/股,仅仅剩下高点时的八分之一,又回到起点。牛顿这次十分坚持,让他接了这一轮风暴的最后一棒,成了最后一个傻瓜,损失足足20000英镑,相当于白干了十年的厂长。
事后,牛顿才知道,南海公司从来就没有经营过正常的贸易,只是一个空壳而已。18世纪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消息的闭塞连牛顿都被忽悠了。
所以牛顿才感慨地说出:
“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但却估计不出人类的疯狂程度”。
从牛顿的经验得知,股市投资不需要高深的数学,不需要事事量化(因为要取得未来正确的量化数字很困难),但股市投资判断,却可以经由逻辑推论而得。
正确的投资来自于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来自于正确的推论;
正确的推论来自于正确的解读;
正确的解读来自于正确的描述;
正确的描述来自于正确的观察。
8.4 猜测价格vs.应对方案
你习以为常地听到投资人在问:
“你觉得这波股市何时会开始下跌?”
“你觉得这波股市会跌到几点?”
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如果有人问:
“你觉得什么时候你会遇到车祸?”
“你觉得这场车祸会有多严重?”
你一定觉得提问者患有精神疾病。
事实上,“何时遭遇车祸”与“股市跌到几点”这两个问题是异曲同工的思维。为何你被问及“何时遭遇车祸”时,你会认为提问者患有精神疾病;而自己提出“股市跌到几点”这个问题时,你却非常希望听到答案,却全然不顾这错误的答案或许只是别人随便回答的。
虽然你无法预测车祸的发生时间以及严重程度,但却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判断车祸发生的概率有多大、严重程度有多高。例如,大风暴雨天行车、长途劳累时行车、为赶时间高速行车、车辆超载上路……这些现象出现得越多,车祸发生的概率就会越大,车祸的严重程度也会越高。但你无法预测,只能靠观察。
又如,被问及:
“你什么时候会得癌症?”
“癌症对寿命的影响有多大?”
虽然这些“神经质”的问题同样没有确切答案,但是你却可以通过定期的体检结果,判断:
是否可能得癌症?
可能性有多高?
对生命影响有多大?
当体检指标中显示癌症的预警信号越来越强,那么患有癌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生命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加强。你可以借由观察体检指标,来推断得到癌症的概率。
又如,你在路上行走,突然被问及:
“何时开始要下雨?”
“雨会下多大?”
这个“神经质”的问题同样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你若有一天看到天空乌云密布,就可以感觉下雨是大概率的事情。此时,你就可以回答提问人:
“快要下大雨了,出门记得带伞。”
或是,你可以借由卫星观察云图,观察气流和云层的移动方向、速度,借由观察卫星数据图帮助提高前瞻性和趋势性,借由观察天空变化得以完善分析性和理解性。
所以,我认为,股市投资不是在猜测大盘何时会下跌,会跌到几点,而是事先要想好,若股市达到2000点、3000点、4000点、5000点、6000点等,在各种不同的股市大盘指数出现时,你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方案。
不要猜测股票价格会到多少,股市大盘会涨跌到哪个点位。而是股票价格到达某个价位时,你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方案;股市大盘涨跌到某个点位时,你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方案。
举个例子来说,在研究何时买卖信维通信股票时,我列出下表,把买进信号、持有信号、卖出信号一一列出。
续表
以上列表,不是为了预测某件事情何时会发生,而是,当某些现象一旦发生了,就必须采取事先想好的应对方案。
8.5 复杂化vs.简单化
简单是符合并顺应自然规律的状态,需要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唯有大智若愚的智者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单化,可以用西方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话概括,他曾说:
“我的专长就是能在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中看出形态;
在紊乱中找到秩序;
在混沌中的“变”和“常”之中理清观念。”
世间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大道至简,无论多复杂的事,当我们了解其奥妙以后,就会觉得它简单容易。我们要用简单的思维方式,选择和掌握投资的本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选择和掌握投资的本质,找出投资的真理,正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世间万物存在很多变异,没有一样是不变的,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想去猜测未来现象的变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环境变化,有它变和不变的部分,有规律和不规律的地方。投资人很喜欢去寻找投资的规律性,用过去统计出的规律性去推测未来的规律性。殊不知规律性是很难寻找的,过去的规律性也不代表未来还会循着一样的规律,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想寻找投资的规律性,就像观察未来的变化一样的困难。
《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事物变化背后的基本原理,真正的规律是不易改变的。道家称它为“大道”,哲学家称它为“本质”;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寻找人、事、物的本质,因为那是最简单的路径,求真理、求本质是最简单的。
投资逻辑的真理,并不会随着人、事、物的不同而改变。投资之道,就是经营之道,就是做人之道。每个人投资的行业会不同,投资的个股也会不同;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经济会有周期性变化,行业和个股会有轮动;但是,投资的逻辑(真理)是不会改变的。
“世间万物其道简易,其形变易,其规律不易。”
——《易经》
对投资行为而言:事事多变易,规律最不易,而真理、本质最简易。
做学问,你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用各种复杂的理论去验证它;但股市投资,你就必须把观察得到的复杂现象,用简单化去归纳它。
请你“把复杂化留给学者,把简单化留给股市投资人。”
8.6 看未来vs.看过去
搜寻投资目标,就是你通过独立思考寻找“生米”(看未来)的过程,而不是在已经煮好的“熟饭”(看过去)中淘金。对应到股市的投资,也就是思考:
下一个股市上涨波段中,谁会是领头产业,谁会是领头个股?
而不是沉浸于过去,各个股市波段行情中的领涨行业、领涨个股。如过去领涨的能源类股——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过去领涨的高铁类股——中国中车。
美国电影《碧血长天》,描述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执行例行演习任务时,遭遇奇怪的大风暴,突然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失去联系,无意间穿越时空漩涡来到1941年12月7日的夏威夷海域。在遭遇日本零式战斗机和发现珍珠港泊满美国“二战”前的战舰后,舰上的官兵们才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航空母舰穿越时光隧道,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珍珠港。舰上官兵进一步发现,日本舰队正要对珍珠港发动攻击,于是尼米兹号凭借自己80年代先进的战斗机群和导弹,对40年代日本舰队抢先采取进攻。理所当然的结果是,日本的舰队和战斗机被打得落花流水。
后来,尼米兹号的官兵发现大风暴再起,他们有机会再度穿越时光漩涡回到原来的世界,于是赶快起锚,驶向大风暴的旋涡。但有个士兵在夏威夷追求美女,不小心没赶上搭船,结果就被撂下在夏威夷,无法回到原来的世界。
40年后,当尼米兹号再度穿越回珍珠港,一靠港时,发现有位很富有的老人,穿金戴银,从一辆很高档加长型的名车上走下来,迎接舰上的官兵。原来这位富有老人就是被留在夏威夷的士兵。
为何这位士兵会变得如此富有?
因为他是用40年后——1980年的眼光,来看待1941年的投资决策,所以他对未来40年所发生的经济情势,看得相当清楚,让他做出许多正确的投资决策,变成大富翁。
如果投资人现在就可以知道未来40年会发生哪些大事,我相信,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投资变成40年后的大富翁,当然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但是,投资人却可以站在未来的角度,更清晰地看待目前的投资决策。例如,今天你做投资中信证券的决策依据,不是依靠过去中信证券是怎样的一家公司(熟饭);而是评估未来5年、未来10年,中信证券会变成怎样的一家公司(生米),值不值得你现在去投资它。
8.7 长线思考vs.短线操作
我观察到,身边很多成功的投资者,他们不是拥有自己企业上市的股票,就是拥有很多房地产。对于这两种投资对象,投资人抱以长线投资的心态,长线投资的心态正是他们可以实现成功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对于每天在股市进进出出的投资人,拥有自己企业的股票和拥有房地产,更能以长线思考逻辑的角度,不会因为市场的涨跌来左右他们的投资准则,改变他们的投资对象,也因此获取较高的报酬。相比之下,短线投资者的获利通常少很多。
当投资者看重某个企业的股票,并遇到合适的投资时机,例如当股票价格远远低于企业价值时,应该毅然决然地大胆买入。之后要做的,便是以长线投资的心态“等待”和“坚持”,打消外部的各种干扰,直到这支股票价格爆涨的那天。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