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汲井漱寒齿[2],清心拂尘服[3]。闲持贝叶书[4],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5],妄迹世所逐[6]。遗言冀可冥[7],缮性何由熟[8]。
道人庭宇静[9],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10]。
澹然离言说[11],悟悦心自足[12]。
【注释】[1]诣:往,到。超师:名叫超的禅师,是永州的僧人。禅经:佛家的经典。[2]汲井:从井中取水。[3]拂尘服:本指拂去衣服上的尘土。佛教则有“六尘”之说。《净心诫观》卷下:“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此处兼而有之。[4]贝叶书:即佛经。印度从前没有纸,常用贝多树的叶子写经文,所以佛经也称贝叶经。[5]真源:真谛,最真实的道理。了:完全。[6]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逐:追求。[7]遗言:指佛典,佛经中的遗言。冥:合契。[8]缮性:修身养性。[9]道人:出家者可称道人,这里指超师。[10]膏沐:润发的油脂。此处说青松经雾露滋润后好像被人梳洗过一样。[11]澹然:心地宁静。离言说:忘言,无话可说。[12]悟悦:悟前之非,悦今之是,故而感到满足。
【点评】这首诗作于永州,写作者在超禅师院读经事。一方面描绘禅院的清静可爱,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想。前四句总说,写其读经之诚心。中四句写读经,感到世俗之人对佛经的本义毫不领悟,却去追求虚妄荒诞的事迹;佛家之遗言原也希望能够契合,但我对于修身养性的功夫不能达到成熟圆满的境界。最后六句是写庭院景物的幽静,致使心中冲淡清净,并由此领悟到佛道之乐而心满意足。全诗境界幽远,禅意浓郁,立意遣词,可谓曲尽其妙。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