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每个人都有“肾虚”的部位
很多人看中医的时候,都曾被诊断是“肾虚”“肾阴虚”,但是通过治疗扭转了,他们肯定会问,不是“肾阴虚”很严重吗?而且无论是从疗效上看,还是从当时的病症上看,都没感觉到危及生命呀,为什么?这就又回到中医的五脏不是定位性的这个问题上了。
五脏不是定位性的,而是对疾病发展程度的形容,以中医的“肾虚”为例,它是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器官组织上的,通俗一点讲,人体是可以出现局部“肾虚”的,可以有局部的“肾阴虚”、局部的“肾阳虚”。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膝关节或者身上任何一个地方受过伤,通过治疗、休息后,好了,但是这个地方只要遇到雨天雪天,就要不舒服,会凉,会疼,甚至平时它也比其他部位怕冷。再比如,胃肠道有毛病的人,未必总是胃疼肚子疼,但肚子怕冷确是经常的,遇到冷的就会泻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些部位有伤有病,细胞为了修复伤病就要不断地增生,增生修复就需要能量,慢性炎症经过长期修复,能量就消耗没了,供不上了,这个时候就会感到冷。
局部的发冷、怕冷,是肾阳虚最典型的表现,确切地说,是这个部位肾阳虚了。即便这个人还很年轻,周身没有怕冷的问题,但是他受伤生病的局部先老了,先肾阳虚了。就像我们常说的,“三十岁的人,四十岁的心脏”,这种情况是可以有的,三十岁的人,五十岁的膝盖也一样可以发生。对这种局部的肾阳虚的治疗,中医都会用上温肾阳的药物,针对肢体、关节劳伤时会用到桂枝、乌头,针对胃肠肾阳虚时,会用到肉桂、附子、覆盆子,这些都是入肾经的药,显然是按照肾阳虚治疗的。
“肾阴虚”也一样,也可以发生在局部。比如四五十岁女性相对高发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这种病人的特征是全身的体液减少,眼泪、唾液、关节液等都可以减少,但是这种减少不一定一起出现。有的可能只是眼泪少,症状就是眼睛干,干得眨不了眼睛,甚至角膜都因为没有眼泪的保护而受损。有的人则可能是唾液少,因为缺少唾液的灭菌和润滑作用,这种人之前可能从没有牙齿问题,也特别注意口腔清洁,但是她仍会一颗颗地飞快地长蛀牙,医学上称之为“猖獗龋”,意思是龋齿发生的态势很猖獗,又快又猛。很多“干燥综合征”的人,是在看牙的时候,被口腔科医生提醒,才去挂免疫科的号的。
在中医里,眼睛属“肝”所管,口腔属“胃”所管,针对这两个部位的干燥,是不是补肝阴、补胃阴就够了呢?
平时也经常有人因为口干、口渴,总问我有什么偏方。我一般会建议他们用麦冬乌梅泡水,因为这两种药都是入胃经的。麦冬是甘味的,乌梅是酸的,中医讲,“酸甘化阴”,意思是酸味和甘味的药配合,可以化生阴液,阴液足了,就不渴了。很多人试了都觉得很有效。
但是到了“干燥综合征”这种顽固严重的口干,这偏方就效果不显了,因为已经伤到了肾阴,阴虚到了更深的程度,必须用到玄参、天冬、生地之类的,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些药物,同样是补阴的,但是是入肾经的、补肾阴的,在补阴的力量上,比入肺经、胃经的补阴药要厚重、持久。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受伤生病侧重的部位、器官也不同,人到了一定年龄,即便没有出现全身的肾阳虚、肾阴虚,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器官组织也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肾阳虚、肾阴虚。
很多有经验的中医专家,会建议年过四十的人时不时地吃点“六味地黄丸”,就是因为身体消耗了四十年,不可能不出薄弱环节。“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就算没有全身性的“肾阴虚”,局部“肾阴虚”总是在所难免的,及时补阴,一来防止这种阴虚之势蔓延,累及全身,二来也是给补阳打基础,在接下来的生命中,不会因为“阴虚”而使“气”和“阳”的格局变小。
有一个朋友,因为年轻时运动损伤了肩关节,每年到了冬天,肩膀就疼得厉害,晚上睡觉必须穿棉袄,把肩膀保护起来。虽然他整个身体都很健康,没有全身怕冷的问题,但我还是建议他吃点“六味地黄丸”,从立秋就开始吃。结果,吃的那一年冬天,他虽然肩膀还是怕冷,但至少再不用晚上睡觉穿棉袄了。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补肾阴可以是全身,也可以是局部,将六味地黄丸等平和的补肾阴之品用在局部治疗上,是非常管用的。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