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健康养生 > 养生人群

西医传入之前,中国人靠什么抗病

10/24/2021 1:51:25 PM 人评论

西医传入之前,中国人靠什么抗病

一、西医传入之前,中国人靠什么抗病

西医对人类贡献极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也就是现在人离不开的消炎药。人所共知,细菌感染时,抗生素能救命,过去很多人因为找不到“盘尼西林”而病死,也有用几根金条换一针“盘尼西林”的故事。“盘尼西林”就是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抗生素:青霉素。有了这样的历史,人们认定,是抗生素治好了炎症,炎症曾是过去的“不治之症”之一。

世界历史上爆发过几次大的传染病,其中多是细菌、病毒传染,很多地区在这种传染病大爆发之后,成为人烟灭绝的“无人区”。这种大面积传播的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瘟疫”,中国境内也未能幸免,但我们的先人躲过了劫难繁衍至今,并不是因为有专门对付瘟疫的针对性药物,比如抗生素,更别说至今都让医学感到棘手的病毒了,毕竟西医进入中国也才百年历史,国人对健康的呵护始终靠的是中医。那么,没有抗病毒、消炎药物的中医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人因为肺炎住院,一般都是躺在床上打抗生素,等白细胞的数量降下来了,医生就说可以出院了,于是,拔掉输液瓶回家。但是,病人回家之后,浑身还是不舒服,虽然不发烧了,但是嗓子干,手脚心热,也不想吃东西,咳嗽还在继续,总之还是难受。但这个难受已经不归医生管了,至少不归西医管了,而且也确实没法管了,因为呼吸系统正常了,炎症消了呀!这些人这个时候就会去找中医,通过中医使自己完成从疾病到健康的“软着陆”,让身体彻底恢复过来,这是中国人看病的一个大致轨迹。

之所以要找中医,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中医没那么生硬,不像西医那样非白即黑,有炎症就治,没炎症就不治,没有“灰色地带”,也不管“灰色地带”,治病就像修机器一样,换了零件就完了,因为西医很科学地认为:人体是由系统组成的,各个系统都没问题了,病就治好了。

之所以炎症消了人仍难受,是因为抗生素只是将入侵的细菌减少到一定水平,但现代研究已证实:所有抗生素杀致病菌,哪怕最敏感的,也只是呈对数样杀灭,即便杀灭了90%的致病菌,仍残存一定数量的致病菌,感染者的病根依然存在,很多体质弱的人会反复生病,原因就在此。包括癌症,即便这个人的癌症对化疗药很敏感,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但残存癌细胞仍旧会伺机而动,一旦机会合适,癌症就会复发……凡此种种,说明了一点,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关键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很早就说过:“最好的药物,是人体的潜能。”这就是中医说的“正气”。所以,古往今来,中医治病遵循的总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是中医对待疾病的大法,是非常智慧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外边来的是链球菌细菌,还是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中医都以提高自身的正气的方式来对敌。

我见过一个病例,有个老先生,自己一直从事西药工作,迷信化学合成药,平素一有不适,就上抗生素。有一次他感冒发烧,照常用抗生素,开始几天都有效果,但很快就无效了,低烧持续月余,人也开始消瘦。他找到一位很有水平的中医,中医果断提出:停用所有抗生素。中医是辨证给药,给他开出的“参苏饮”的方子,根据他的体质和病情,将方中的陈皮、前胡、半夏,换成了青蒿、地骨皮,并严肃要求他马上停掉抗生素,结果就在停药后的第三天,低烧就没有再上来,一周后痊愈。

“参苏饮”是宋代《局方》中的处方,木香、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人参。这茯苓、枳壳、桔梗、甘草、陈皮,在解表退烧药的基础上加了人参。这一下就显示出了中医强调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主旨。大家知道,“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战争之法,治病也如此。苏叶、葛根等都是解表的、“攘外”的,但如果真的做药物实验,也未必有明确的退烧杀菌之功,之所以能显奇效,是因为有人参作为“安内”的药物垫底、断后,由此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抗病力,协同“攘外”的药物达到杀菌的效果,这也是我前面多次讲到的,中医治病,不是“给人鱼”,而是“授人渔”。“参苏饮”的这个方义,体现在很多中医名方中,比如针对体质虚的老年人的感冒有“人参败毒散”,也是用人参断后,配合解表药,帮助体虚者驱邪外出。

以上是针对外感疾病的,对内伤杂病更是如此,中医很少用纯粹打击性的药物,比如去火药、抗癌药,这些都属于打击性的,是攻邪的,就算用,也一定要针对实热实火、体质强壮者,而且要反复叮咛“中病即止”,见好就收。对于虚火,打击类药物的使用就非常慎重了,它们大多是“配角”。最典型的就是“知柏地黄丸”,这个药也是去火药,而且去的是性质远比实热实火复杂顽固的“虚火”,其中的知母、黄柏就是去虚火的,但是,这两味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使用的,“知柏地黄丸”的组成就是知母、黄柏加上“六味地黄丸”,无论是药物剂量上,还是药物排列上,“六味地黄丸”都是重点,知母和黄柏是在这个基础上清虚火的。

无论是“参苏饮”里的人参,还是“知柏地黄丸”中的地黄系列,都是中医治病时的着力经营之处,不管这个病是因为感受外邪还是起于内伤,这类扶正药都是重点,因为它们建树的是人体正气。中国人能在中医护佑下,在“乱箭齐发”的疾病环境中,繁衍成泱泱大国,靠的就是中医始终在维护人体的正气。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