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网络互连技术
本章涉及的知识是相对其他章节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根据历年考试的情况分析,本章出题数应该在5~10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在本章掌握如下知识点:
·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互连协议;
·交换技术。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考试真题来学习和加强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
例题1(2005年5月试题32~33)
在图4-1所示的网络配置中,总共有 (32) 个广播域, (33) 个冲突域。
图4-1 拓扑图
(32)A.2
B.3
C.4
D.5
(33)A.2
B.5
C.6
D.10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广播域、冲突域概念。
在网络内部,数据分组产生和发生冲突的这样一个区域被称为冲突域。所有的共享介质环境都是冲突域。一条线路可通过接插电缆、收发器、接插面板、中继器和集线器与另一条线路进行连接。所有这些第一层的互连设备都是冲突域的一部分。
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要隔离广播域需要采用第三层的设备,如路由器,所以题(32)共有2个广播域。
题(33)集线器是共享式,属于1个冲突域,而交换机由于不是共享式,其每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但整个交换机属于一个广播域,除非采用VLAN的技术可以对广播进行隔离。所以,冲突域=集线器的冲突域+交换机的冲突域=1+5=6。
例题答案
(32)A
(33)C
例题2(2005年11月试题62)
下列 (62) 设备可以隔离ARP广播帧。
(62)A.路由器
B.网桥
C.以太网交换机
D.集线器
试题分析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可以隔离ARP广播帧。而网桥、交换机、集线器都是可以转发广播数据的设备。所以答案选A。
试题答案
(62)A
例题3(2007年5月试题19)
在HFC网络中,Cable Modem的作用是 (19) 。
(19)A.用于调制解调和拨号上网
B.用于调制解调及作为以太网卡接口
C.用于连接电话线和用户终端计算机
D.连接ISDN接口和用户终端计算机
试题分析
HFC(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组网),它是将数据信号调制到某个传输带宽与有线电视信号的共享介质。Cable Modem的结构较普通MODEM复杂,它由调制解调器、调谐器、加/解密模块、桥接器、网络接口卡、以太网集线器等组成,无须拨号上网,不占用电话线,可提供随时在线连接的全天候服务。
试题答案
(19)B
例题4(2007年11月试题56)
在路由器的特权模式下输入命令setup,则路由器进入 (56) 模式。
(56)A.用户命令状态
B.局部配置状态
C.特权命令状态
D.设置对话状态
试题分析
路由器工作模式转换如表4-1所示。
表4-1 路由器工作模式转换表
试题答案
(56)C
例题5(2007年5月试题56)
配置路由器端口,应该在 (56) 提示符下进行。
(56)A.R1(config)#
B.R1(config-in)#
C.R1(config-intf)#
D.R1(config-if)#
试题分析
全局配置状态:R1(config)#。
端口配置状态:R1(config-if)#。
试题答案
(56)D
例题6(2008年5月试题58)
路由器Console端口默认的数据速率为 (58) 。
(58)A.2400b/s
B.4800b/s
C.9600b/s
D.10Mb/s
试题分析
路由器Console端口,主要连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程序的计算机,在本地配置路由器。它提供的默认速率为:9600b/s。
使用Console端口连接的方式,通常也是使用“超级终端”仿真软件,具体配置参数如下:端口速率—9600b/s,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流控—无。
试题答案
(58)C
例题7(2008年5月试题68)
(68) 是错误的网络设备选型原则。
(68)A.选择网络设备,应尽可能地选择同一厂家的产品
B.为了保证网络性能,尽可能地选择性能高的产品
C.核心设备的选取要考虑系统日后的扩展性
D.网络设备选择要充分考虑其可靠性
试题分析
设备选型关键有以下几点。
①满足需求:满足需求不是指简单地满足用户现有的需求,而应该综合考虑用户在将来的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的扩展性。
②实用性:当然,设备选型并不一定要刻意选择太超前、性能高的产品。选择设备时一定要经济实用。设备选型必须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投资。
③兼容性:网络设备不同于其他设备,不同厂家的产品,可能软/硬件会互不兼容,因此要尽可能选择同一厂家所生产的网络产品。
④可靠性:网络可靠性主要是指当设备或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提供服务的不间断性的能力,它涉及网络冗余与负载均衡相关技术。
试题答案
(68)B
例题8(2008年11月试题51)
使用 (51) 协议远程配置交换机。
(51)A.Telnet
B.FTP
C.HTTP
D.PPP
试题分析
题目选项中各种协议的作用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很明显,协议Telnet是用来进行远程控制的,因此,使用协议Telnet来远程配置交换机。
试题答案
(51)A
例题9(2008年11月试题57)
通过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 (57) 。
(57)A.组成一个冲突域,但不是一个广播域
B.组成一个广播域,但不是一个冲突域
C.既是一个冲突域,又是一个广播域
D.既不是冲突域,也不是广播域
试题分析
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它按每一个数据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
每台交换机都有一定数量的端口,每个端口均为一个冲突域。它们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要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就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因此,通过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组成了一个广播域。
试题答案
(57)B
例题10(2008年11月试题60)
交换机命令SwitchA(VLAN)#vtp pruning的作用是 (60) 。
(60)A.退出VLAN配置模式
B.删除一个VLAN
C.进入配置子模式
D.启动路由修剪功能
试题分析
vtp pruning为交换机配置命令,名为VTP剪裁。它能减少中继端口上的广播、组播、单播、保留带宽等不必要的信息量。从可修剪列表中去除某VLAN,但并非删除交换机中的VLAN。
试题答案
(60)D
例题11(2007年11月试题26)
关于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26) 。
(26)A.AS是由某一管理部门统一控制的一组网络
B.AS的标识是唯一的16位编号
C.在AS内部采用相同的路由技术,实现统一的路由策略
D.如果一个网络要从Internet获取路由信息,可以使用自定义的AS编号
例题分析
自治系统是在单一技术管理体系下的多个路由器的集合,在自治系统内部使用内部网关协议(IGP)和通用参数来决定如何路由数据包,在自治系统间则使用AS间路由协议来路由数据包。自治系统号(ASN)由16个比特组成,一共具有65536个可能取值。号码0被保留了,可能会用来标识非路由网络,65536也被保留。在64512~65534之间的号码块被指定为专用。23456被保留作为在ASN池转换时使用。除此之外,从1到64511(除去23456)之间的号码能够用于互联网路由。
例题答案
(26)D
例题12(2004年11月试题38~39)
IETF定义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是一种第三层交换技术,MPLS网络由 (38) 组成,负责为网络流添加/删除标记的是 (39) 。
(38)A.标记交换路由器和标记边缘路由器
B.标记分发路由器和标记边缘路由器
C.标记分发路由器和标记传送路由器
D.标记传送路由器和标记交换路由器
(39)A.标记分发路由器
B.标记边缘路由器
C.标记交换路由器
D.标记传送路由器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三层交换技术。
MPLS网络由核心部分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和边缘部分的标签边缘路由器(LER)组成。LSR可以看做是ATM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的结合,由控制单元和交换单元组成;LER的作用是分析IP包头,决定相应的传送级别和标签交换路径(LSP)。由于MPLS技术隔绝了标签分发机制与数据流的关系,因此,它的实现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可支持多种的物理和链路层技术(IP/ATM、以太网、PPP、帧中继、光传输等)。MPLS使用控制驱动模型初始化标签捆绑的分配及分发,用于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SP),通过连接几个标签交换点来建立一条LSP。一条LSP是单向的,全双工业务需要两条LSP。标签交换的工作流程如下:
①由LDP(标签分发协议)和传统路由协议(OSPF等)在LSR中建立路由表和标签映射表。
②在MPLS入口处的LER接收IP包,完成第三层功能,并给IP包加上标签。
③在MPLS出口处的LER将分组中的标签去掉后继续进行转发。
④LSR不再对分组进行第三层处理,只是根据分组上的标签通过交换单元进行转发。
例题答案
(38)A
(39)B
例题13(2005年5月试题34)
网络连接如图4-2所示,要使计算机能访问服务器,在路由器R1中配置路由表的命令是 (34) 。
图4-2 某网络连接拓扑图
(34)A.R1(config)#ip host R2 202.116.45.110
B.R1(config)#ip newwork 202.16.7.0 255.255.255.0
C.R1(config)#ip host R2 202.116.45.0 255.255.255.0
D.R1(config)#ip route 201.16.7.0 255.255.255.0 202.116.45.110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静态路由的理解及静态路由的基本语法。
题目中,服务器所在的网段是201.16.7.0/24,计算机要能访问服务器,必须保证数据报能够路由到该网段,这就要求路由器R1中必须存在路由表项。对于路由器R1来说,到201.16.7.0网段的下一跳地址R2上的S1接口地址为202.116.45.110。A答案只是定义了主机名称的解析,B、C答案没有这样的语法命令,只有D答案才是指向服务器网段的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语法:
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prefix mask:要加进路由表中去的远程网络及其子网掩码;
·next-hop address:下一跳地址;
·interface:到达目标网络的本地路由器的出口;
·distance:管理距离(AD),可选;
·permanent:路由条目永久保存在路由表中,即使路由器的接口down掉了。
注意,一般只在点对点的连接中使用interface选项,否则应该使用next-hop address选项。
例题答案
(34)D
例题14(2008年11月试题24~25)
RIP是一种基于 (24) 的路由协议,RIP规定,通路上经过的最大路由器数是 (25) 。
(24)A.链路状态算法
B.距离矢量算法
C.最短路径算法
D.最小费用算法
(25)A.1024
B.512
C.16
D.8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RIP路由协议知识点的记忆。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协议。
RIP的度量是基于跳数的,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路径的跳数加一。如此一来,跳数越多,路径就越长,RIP算法会优先选择跳数少的路径。RIP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数为16的网络被认为不可达。
例题答案
(24)B
(25)C
例题15(2005年5月试题37)
以下协议中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和路由会聚功能(Route Summarization)的是 (37) 。
(37)A.IGRP
B.OSPF
C.VTP
D.RIPv1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提供VLSM和路由会聚功能的协议的特性。
VTP不是路由协议。
RIPv1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
RIPv1的一般配置为:
可以看出,RIP路由中也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RIPv2比RIPv1增强的特点包括:
·基于无类概念的路由协议;
·支持VLSM;
·可以人工设定是否进行路由汇总;
·使用多播来代替RIPv1中的广播;
·支持明文或MD5加密验证;
·RIPv2使用多播地址224.0.0.9来更新路由信息。
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由Cisco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计,使用组合用户配置尺度,包括延迟、带宽、可靠性和负载。默认情况下,IGRP每90s发送一次路由更新广播,在3个更新周期内(即270s),没有从路由中的第一个路由器接收到更新,则宣布路由不可访问。在7个更新周期即630s后,Cisco IOS软件从路由表中清除路由。
IGRP的一般配置为:
可以看出,IGRP路由中也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VTP(VLAN Trunk Protocol)——VLAN主干协议,作用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VLAN信息相互传递。使用VTP协议可以在一个交换机中使用另一个交换机中的VLAN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在不同交换机设置相同的VLAN所造成的重复劳动,同时还减少了VLAN配置错误的可能性。
VTP是一个包含VLAN配置的连接整个网络的两层信息协议,VTP通过允许广域网上每一个设备通过Trunk口发送通告来管理增加、删除及新配置VLAN这些信息,包括VTP信息文档名、当前配置版本号、所知道的VLAN和VLAN特性。通过接收这些通告,这些设备在同一个文档知道刚被配置的新的VLAN。这些通告自动地从一个交换机被传到网络上所有的交换机上。
VTP模式有3种:VTP Server、VTP Client和Transparent。
交换机在VTP Server模式下可以使用VTP并且发送通告。可以在VLAN内配置它。
重启交换机之后,交换机可以从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恢复当前VTP数据库的所有VLAN信息。在默认情况下,交换机工作在VTP Server模式下,这也是推荐配置。
交换机在VTP Client模式下也可以使用VTP并且发送通告,但是不能使用非易失性的存储器保存VLAN配置。
例题答案
(37)B
例题16(2005年5月试题38)
关于OSPF拓扑数据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38) 。
(38)A.每一个路由器都包含了拓扑数据库的所有选项
B.在同一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包含同样的拓扑数据库
C.使用Dijkstra算法来生成拓扑数据库
D.使用LSA分组来更新和维护拓扑数据库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OSPF拓扑数据库特性。
OSPF是由IETF的IGP工作组为IP网开发的路由协议。该工作组成立于1998年,专门设计用于因特网的基于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的IGP。与IGRP类似,OSPF创建的原因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RIP不能服务于大型、异构网络的缺陷愈发明显。
OSPF是由多个研究结果发展而来的,包括:1978年为ARPANET开发的Bolt、Beranek、Newman(BBN)的SPF算法,Dr.Radia Perlman对路由信息容错性广播的研究(1988),BBN在区域路由的工作(1986)和OSI的IS-IS路由协议的早期版本。
OSPF有两个主要的特性。首先该协议是开放的,即其规范是公开的,公布的OSPF规范是RFC1247。另一个基本的特性是OSPF基于SPF算法,该算法也称为Dijkstra算法,即以创建该算法的人来命名。
OSPF是个链接状态路由协议,在同一层的区域内与其他所有路由器交换链接状态公告(LSA)信息。OSPF的LSA中包含连接的接口、使用的metric及其他的变量信息。OSPF路由器积累链接状态信息,并使用SPF算法来计算到各节点的最短路径。
作为链接状态路由协议,OSPF与RIP和IGRP这些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不同的。使用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器的工作模式是在路由更新信息中把路由表全部或部分发送给其相邻的路由器。
与RIP不同,OSPF的工作是有层次的,其层次中最大的实体是自治系统(AS),即遵循共同的路由策略统一管理下的网络群。虽然OSPF可以与其他AS中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但它们是一种AS内部(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一个AS可以分为多个区间,即一组连续的网络和相连的主机。拥有多个接口的路由器可以加入多个区间,这些路由器称为区间边缘路由器,分别为每个区间保存其拓扑数据库。拓扑数据库实际上是与路由器有关联的网络的总图,包含从同一区间所有路由器收到的LSA的集合。因为同一区间内的路由器共享相同的信息,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拓扑数据库。域(domain)有时用于描述含有相同拓扑数据库的路由器组成的网络,通常可与AS互换。
区间的划分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OSPF路由,区别在于源和目的是在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区间,分别为区间内路由和跨区间路由。
OSPF主干负责在区间之间分发路由信息,包含所有的区间边缘路由器、非全部属于某区间的网络及其相连的路由器。
主干本身也是个OSPF区间,所以所有的主干路由器与其他区间路由器一样,使用相同的过程和算法来维护主干内的路由信息,主干拓扑对所有的跨区间路由器都是可见的。
可以以非连续主干的形式来定义区间,这时,主干的连接必须通过虚拟链接来保持。虚拟链接可以配置在任意共享非主干区间链接的路由器对之间,就像它们有直接链接一样工作。
运行OSPF的AS边缘路由器通过外部网关协议(如EGP或BGP)或通过配置信息来学习外部路由。
最短路径优先(SPF)路由算法是OSPF的基础。当SPF路由器加电后,它就初始化路由协议数据结构,然后等待下层协议关于接口已可用的通知信息。当路由器确认接口已准备好,就用OSPF Hello协议来获取邻居信息,即具有在共同的网络上接口的路由器。路由器向邻居发送Hello包并接收它们的Hello包。除了帮助邻居学习外,Hello包也有Keep Alive的功能。
在多重访问网络(支持多于两个路由器的网络)中,Hello协议选出一个“指派路由器”和一个备份指派路由器。指派路由器负责为整个多重访问网络生成LSA,它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和拓扑数据库的大小。
当两个相邻路由器的链接状态数据库同步后,就称为“邻接”。在多重访问网络中,指派路由器决定哪些路由器应该相邻接,拓扑数据库在邻接路由器对间进行同步。邻接控制路由协议分组的分发,只在邻接点间交换。
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发送LSA,提供其邻接点的信息或当其状态改变时通知其他路由器。通过对已建立的邻接关系和链接状态进行比较,失效的路由器可以很快被检测出来,网络拓扑相应地更改。从LSA生成的拓扑数据库中,每个路由器计算最短路径树,以自己为根。这个最短路径树就生成了路由表。
所有的OSPF分组均有24字节的头,如图4-3所示。
图4-3 OSPF分组格式
其中各域的内容如下:
版本号——标识使用的OSPF版本。
类型——标识OSPF分组类型,为下列类型之一:
·Hello:建立和维持邻居关系;
·数据库描述:描述拓扑数据库内容,此类信息在初始化邻接关系时交换;
·链接状态请求:从相邻路由器发来的拓扑数据库请求。此类信息在路由器通过检查数据库描述分组发现其部分拓扑数据库过期后发送;
·链接状态更新:对链接状态请求分组的响应,也用于通常的LSA散发。单个链接状态更新分组中可以包含多个LSA;
·链接状态确认:确认链接状态更新分组。
分组长度:指示包括OSPF头在内的分组长度,以字节计;
路由器ID:标识分组来源;
区间ID:标识分组所属的区间。所有的OSPF分组都与某一个区间相关联;
校验码:对整个分组的内容检查传输中是否发生损坏;
认证类型:所有的OSPF协议交换均被认证。认证类型可以在每区间的基础上配置;
认证:包含认证信息;
数据:包含封装的上层信息。
OSPF的附加特性包括等价、多路径路由和基于上层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请求的路由。基于TOS的路由支持可以指定特定服务类型的上层协议。例如,应用程序可能指定某些数据为紧急的,如果OSPF有高优先级的链接,就可用于传输紧急数据。
OSPF支持一个或多个metric。如果只用一个metric,则为任意的,且不支持TOS。如果使用多个metric,通过对由3个IP TOS位(延迟、吞吐量和可靠性)生成的8种组合各使用独立的metric(因此也是独立的路由表)可以支持TOS。例如,如果IP TOS位指示低延迟、低吞吐量和高可靠性,OSPF就基于此TOS计算到所有目的的路由。
每个目的地址都含有IP子网掩码,允许VLSM。通过VLSM,IP网可以分成各个不同大小的子网,这给了网管更大的网络管理的灵活性。
答案A,“包含了拓扑数据库的所有选项”不对,应该是同一AS域(自制系统)中的数据库的选项。B也不正确,在同一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答案C,Dijkstra算法,用来计算其到每一个目的地路由器的距离,而非生成数据库。
在OSPF中,由按照一定的OSPF路由法则组合在一起的一组网络或路由器的集合称为区域(Area)。
在OSPF路由协议中,每一个区域中的路由器都按照该区域中定义的链路状态算法来计算网络拓扑结构,这意味着每一个区域都有着该区域独立的网络拓扑数据库及网络拓扑图。对于每一个区域,其网络拓扑结构在区域外是不可见的,同样,在每一个区域中的路由器对区域外的其余网络结构也不了解。这意味着OSPF路由域中的网络链路状态数据广播被区域的边界挡住了,这样做有利于减少网络中链路状态数据包在全网范围内的广播,这也是OSPF将其路由域或一个AS划分成很多个区域的重要原因。
随着区域概念的引入,意味着不再是在同一个AS内的所有路由器都有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而使路由器具有与其相连的每一个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即该区域的结构数据库,当一个路由器与多个区域相连时,我们称之为区域边界路由器。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有与自身相连的所有区域的网络结构数据。在同一个区域中的两个路由器有着对该区域相同的结构数据库。
例题答案
(38)D
例题17(2005年5月试题39)
OSPF协议使用 (39) 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39)A.Hello
B.Keep Alive
C.SPF(最短路径优先)
D.LSU(链路状态更新)
例题分析
OSPF采用Hello协议分组来维持与邻居的连接。采用LSA(链路状态广播信息)等和这些路由器交换链路状态信息。采用Hello协议分组来维持与邻居的连接,在默认情况下,如果40s没有收到这种分组,就认为对方不存在了。
OSPF是由IETF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在IP网络上,它通过收集和传递自治系统的链路状态来动态地发现并传播路由。
每一台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总是将本地网络的连接状态(如可用接口信息、可达邻居信息等)用LSA(链路状态广播)描述,并广播到整个自治系统中去。这样,每台路由器都收到了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生成的LSA,这些LSA的集合组成了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由于每一条LSA是对一台路由器周边网络拓扑的描述,则整个LSDB就是对该自治系统网络拓扑的真实反映。
根据LSDB,各路由器运行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构建一棵以自己为根的最短路径树,这棵树给出了到自治系统中各节点的路由。在图论中,“树”是一种无环路的连接图,所以OSPF计算出的路由也是一种无环路的路由。
OSPF协议为了减少自身的开销,提出了以下概念:
①DR: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如果存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路由器,该网络上要选举出一个“指定路由器(DR)”。“指定路由器”负责与本网段内所有路由器进行LSDB的同步,这样,两台非DR路由器之间就不再进行LSDB的同步,大大节省了同一网段内的带宽开销。
②Area:OSPF可以根据自治系统的拓扑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Area),这样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向其他区域发送路由信息时,以网段为单位生成摘要LSA。这样可以减少自治系统中的LSA的数量,以及路由计算的复杂度。
OSPF使用4类不同的路由,按优先顺序来说分别为:
·区域内路由;
·区域间路由;
·第一类外部路由;
·第二类外部路由。
区域内和区域间路由描述的是自治系统内部的网络结构,而外部路由则描述了应该如何选择到自治系统以外目的地的路由。第一类外部路由对应于OSPF从其他内部路由协议所引入的信息,这些路由的花费和OSPF自身路由的花费具有可比性;第二类外部路由对应于OSPF从外部路由协议所引入的信息,它们的花费远大于OSPF自身的路由花费,因而在计算时,将只考虑外部的花费。
OSPF协议主要优点如下:
①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
②OSPF收敛速率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③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④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
·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
·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以减少对其他不运行OSPF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N×N次减少为N次;
·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
·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⑤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4级),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
⑥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MD5验证。
⑦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计算机。
例题答案
(39)A
例题18(2008年11月试题26)
在OSPF网络中,路由器定时发出Hello分组与特定的邻居进行联系。在默认情况下,如果 (26) 没有收到这种分组,就认为对方不存在了。
(26)A.20s
B.30s
C.40s
D.50s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与本章例题17(2005年5月试题39)相似,可参照来求解。OSPF采用Hello协议分组来维持与邻居的连接。在默认情况下,如果40s没有收到这种分组,就认为对方不存在了。
例题答案
(26)C
例题19(2005年5月试题40)
下面有关边界网关协议BGP4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40) 。
(40)A.BGP4网关向对等实体发布可以到达的AS列表
B.BGP4网关采用逐跳模式发布自己使用的路由信息
C.BGP4可以通过路由会聚功能形成超级网络(Supernet)
D.BGP4报文直接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BGP4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TCP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BGP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BGP构建在EGP的经验之上。BGP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BGP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列出的自治系统(AS)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AS互连的拓扑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AS级别上可实施策略决策。
BGP4提供了一套新的机制以支持无类域间路由。这些机制包括支持网络前缀的通告、取消BGP网络中“类”的概念。BGP4也引入机制支持路由聚合,包括AS路径的集合。
BGP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在要建立BGP会话的路由器之间建立TCP会话连接,然后通过交换Open信息来确定连接参数,如运行版本等。建立对等体连接关系后,最开始的路由信息交换将包括所有的BGP路由,也就是交换BGP表中所有的条目。初始化交换完成以后,只有当路由条目发生改变或者失效的时候,才会发出增量的触发性的路由更新。所谓增量,就是指并不交换整个BGP表,而只更新发生变化的路由条目;而触发性则是指只有在路由表发生变化时才更新路由信息,而并不发出周期性的路由更新。比起传统的全路由表的定期更新,这种增量触发的更新大大节省了带宽。路由更新都是由Update消息来完成。Update包含了发送者可到达的目的列表和路由属性。当没有路由更新传送时,BGP会话用Keep Alive消息来验证连接的可用性。由于Keep Alive包很小,这也可以大量节省带宽。在协商发生错误时,BGP会向双方发送Notification消息来通知错误。
例题答案
(40)D
例题20(2005年5月试题41)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是IETF提出的第三层交换标准,下面有关MPL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41) 。
(41)A.MPLS支持各种网络层协议,带有MPLS标记的分组必须封装在PPP帧中传送
B.MPLS标记在各个子网中特定分组的唯一标识
C.路由器可以根据转发目标把多个IP流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转发等价类(FEC)
D.传送带有MPLS标记的分组之前先要建立对应的网络连接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多协议标记交换的特性。
MPLS网络中,在入口LSR处分组按照不同转发要求划分成不同转发等价类(FEC),并将每个特定FEC映射到下一跳,即进入网络的每一特定分组都被指定到某个特定的FEC中。每一特定FEC都被编码为一个短而定长的值,称为标记,标记加在分组前成为标记分组,再转发到下一跳。在后续的每一跳上,不再需要分析分组头,而是用标记作为指针,指向下一跳的输出端口和一个新的标记,标记分组用新标记替代旧标记后经指定的输出端口转发。在出口LSR上,去除标记使用IP路由机制将分组向目的地转发。
答案A不正确:MPLS的标记栈封装可以定义在多种不同的媒质上,栈顶的标记仍然可以沿用现有的格式,如在ATM媒质上,就可以沿用VPI、VCI作为栈顶的标记;低一些级别的标记可以使用“夹层”或者叫“垫层”标记,以消除不同媒质之间的差异。
答案B不正确:MPLS标记在不同LSR上是不同的。
答案C:正确。
答案D不正确:传递标签需要建立专用连接,而传递带有标签的分组时不需要建立对应的网络连接。相邻的LSR之间必须建立一条非MPLS连接链路作为信令通道,用于传送LDP信令报文。
MPLS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所提出,由Cisco、Ascend、3Com等网络设备大厂所主导。
MPLS是集成式的IP over ATM技术,即在Frame Relay及ATM Switch上结合路由功能,数据包通过虚电路来传送,只需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执行硬件式交换(取代第三层(网络层)软件式Routing)。它整合了IP选径与第二层标记交换为单一的系统,因此可以解决Internet路由的问题,使数据包传送的延迟时间减短,增加网络传输的速率,更适合多媒体信息的传送。因此,MPLS最大的技术特色为可以指定数据包传送的先后顺序。MPLS使用标记交换(Label Switching),网络路由器只需要判别标记后即可进行转送处理。
MPLS的运作原理是提供给每个IP数据包一个标记,并由此决定数据包的路径及优先级。与MPLS兼容的路由器(Router)在将数据包转送到其路径前,仅读取数据包标记,无须读取每个数据包的IP地址及标头(因此网络速率便会加快),然后将所传送的数据包置于Frame Relay或ATM的虚电路上,并迅速将数据包传送至终点的路由器,进而减少数据包的延迟,同时由Frame Relay及ATM交换器所提供的QoS(Quality of Service)对所传送的数据包加以分级,从而大幅提升网络服务品质,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MPLS协议规定,IP报文仅在MPLS网络边缘节点(入口LSR)通过路由表查询,并分配相应的转发等价类(FEC),同时采用固定长度的标签对该FEC进行描述与编码,并将此标签附加到IP报头的前面,即意味着该报头信息不再用于网络中后续标签交换路由器的索引操作。相应地,处于LSP中的标签交换路由器利用报文携带的标签信息库(LIB)进行索引,确定相应的下一跳,在LSR出口用新的标签替换头原有标签,这样携带新标签的报文便沿着LSP向目的地转发。MPLS协议规定标签只具有本地意义,其具体的编码与封装规则可参见MPLS的标签封装草案。标签封装草案遵照逐跳前传机制,详尽地描述了报文的转发行为,包括选择报文的下一跳,在LSR内完成标签的分配、转发与替换操作。在通常情况下,LSP的建立基于标准的IP路由协议,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此外,MPLS可为边缘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标签映射方式提供多种算法,充分展现了其路由技术上的灵活性。
MPLS可通过一套简单的核心机制来提供丰富的标签分配及相关处理功能。构成MPLS协议框架的主要元素有LDP、LIB和转发信息库(FIB),其中LIB和FIB分别为存储标签绑定信息和相应的标签转发信息的数据库。为了能够在MPLS域内明确定义、分配标签,同时使网络内各元素充分理解其标签含义,MPLS网络需要一套完整的信令协议,即LDP。LDP提供一套标准的信令机制用于有效地实现标签的分配与转发功能。LDP基于原有的网络层路由协议构建标签信息库,并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在MPLS域边缘节点(即入节点与出节点)之间建立LSP。LDP信令位于TCP/UDP之上,它通过TCP层保证信令消息的可靠传输,同时基于UDP传送发现消息。LDP信令传输使用的TCP和UDP端口号均为646。相邻的LSR之间必须建立一条非MPLS连接链路作为信令通道,用于传送LDP信令报文。对于ATM链路,默认的信令通道是VPI=0,VCI=32;对于帧中继链路,默认的信令通道是DLCI=15。
例题答案
(41)C
例题21(2005年5月试题50)
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的作用是 (50) 。
(50)A.ACL可以监控交换的字节数
B.ACL提供路由过滤功能
C.ACL可以检测网络病毒
D.ACL可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ACL的作用。
ACL是对通过网络接口进入网络内部的数据包进行控制的机制,分为标准ACL和扩展ACL(Extended ACL)两种。标准ACL只对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检查,扩展ACL对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及端口号进行检查。作为一种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ACL已经在一些核心路由交换机和边缘交换机上得到应用,从原来的网络层技术扩展为端口限速、端口过滤、端口绑定等二层技术,实现对网络的各层面的有效控制。
具体到安全领域来说,ACL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通过设定端口上、下行流量的带宽,ACL可以定制多种应用的带宽管理,避免因为带宽资源的浪费而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如果能够根据带宽大小来制定收费标准,那么运营商就可以根据客户申请的带宽,通过启用ACL方式限定访问者的上、下行带宽,实现更好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使用性能。
②有效的通信流量控制手段。ACL可以限定或简化路由选择更新信息的长度,用来限制通过路由器的某一网段的流量。
③提供网络访问的基本安全手段。ACL允许某一主机访问一个网络,阻止另一主机访问同样的网络,这种功能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用户的非法接入。如果在边缘接入层启用二、三层网络访问的基本安全策略,ACL能够将用户的MAC、IP地址、端口号与交换机的端口进行绑定,有效防止其他用户访问同样的网络。
在交换机(路由器)接口处,ACL决定哪种类型的通信流量被转发或被拒绝。根据数据包的协议(IP、IPX等),ACL指定某种类型的数据包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被交换机(路由器)处理。这种功能保证交换机(路由器)丢弃不必要的数据包,通过不同的队列来有效限制网络流量,减少网络拥塞。
在网络中,ACL不但可以让网管用来制定网络策略,对个别用户或特定数据流进行控制,也可以用来加强网络的安全屏蔽作用。从简单的Ping of Death攻击、TCP SYN攻击,到更多样化、更复杂的黑客攻击,ACL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从边缘、二层到三层交换机都具备支持标准ACL及扩展ACL的能力,网络设备就可以将安全屏蔽及策略执行能力延伸到网络的边缘。
B答案比较勉强,因为ACL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访问,虽然通过ACL可以做到路由过滤的功能。答案A,ACL不具备此功能;答案C,ACL可以防范某些病毒,但是不能检测。所以,本题选择答案D。
例题答案
(50)D
例题22(2005年5月试题51)
以下的访问控制列表中, (51) 禁止所有Telnet访问子网10.10.1.0/24。
(51)A.access-list 15 deny telnet any 10.10.1.0 0.0.0.255 eq 23
B.access-list 115 deny udp any 10.10.1.0 eq telnet
C.access-list 115 deny tcp any 10.10.1.0 0.0.0.255 eq 23
D.access-list 15 deny udp any 10.10.1.0 255.255.255.0 eq 23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访问列表语法。选项A,语法错误,选项B、D错误问题一样,Telnet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不是用UDP方式传输的。
标准ACL的语法:
在一般的IOS版本中,标准ACL中的access-list-number的范围是1~99。
扩展ACL的语法:
ACL号的范围是100~199和2000~2699;协议为TCP、UDP等,操作符号有eq(等于)、gt(大于)、lt(小于)和neq(非等于)等;log为可选,表示符合这个ACL,就记录下这些日志。
例题答案
(51)C
例题23(2007年11月试题61)
下面设备中, (61) 可以转发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61)A.二层交换机
B.三层交换机
C.网络集线器
D.生成树网桥
例题分析
VLAN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来实现。但是传统路由器也难以胜任VLAN之间的通信任务,因为相对于局域网的网络流量来说,传统的普通路由器的路由能力太弱。如果采用传统的路由器,虽然可以隔离广播,但是性能又得不到保障。而三层交换机的性能非常高,既有三层路由的功能,又具有二层交换的网络速度。二层交换是基于MAC寻址,三层交换则是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二层交换处理,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三层交换机通过使用硬件交换机构实现了IP的路由功能,其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过程效率提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软件路由的速度问题。因此可以说,三层交换机具有“路由器的功能、交换机的性能”。
例题答案
(61)B
例题24(2005年5月试题60)
对路由选择协议的一个要求是必须能够快速收敛,所谓“路由收敛”是指 (60) 。
(60)A.路由器能把分组发送到预定的目标
B.路由器处理分组的速率足够快
C.网络设备的路由表与网络拓扑机构保持一致
D.能把多个子网汇聚成一个超网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路由收敛的定义。
收敛是在最佳路由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的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布整个网络,引起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A、B、D答案与路由收敛没有必要联系。
例题答案
(60)C
例题25(2005年11月试题37)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防止路由循环,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方法的是 (37) 。
(37)A.垂直翻转(Flip Vertical)
B.水平分裂(Split Horizon)
C.反向路由中毒(Posion Reverse)
D.设置最大度量值(Metric Infinity)
例题分析
在RIP协议中,对于环路避免方案可以有:水平分割、路由中毒、抑制时间、触发更新等一系列措施。对于设置最大度量值,可以避免数据包不停地在环路上转发,因为环路上的度量值会越来越大,当超过最大度量值之后,数据会被丢弃,从而避免环路。所以答案为A。
例题答案
(37)A
例题26(2005年11月试题38)
关于外部网关协议BGP,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38) 。
(38)A.BGP是一种距离矢量协议
B.BGP通过UDP发布路由信息
C.BGP支持路由汇聚功能
D.BGP能够检测路由循环
例题分析
BG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之上的一种路由协议,能够在各个自治系统之间传输路由信息。所以利用排除法就可以很快地知道答案是B。
例题答案
(38)B
例题27(2005年11月试题39)
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每10s向它的各个接口发送Hello分组,接收到Hello分组的路由器就知道了邻居的存在。如果在 (39) s内没有从特定的邻居接收到这种分组,路由器就认为那个邻居不存在了。
(39)A.30
B.40
C.50
D.60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与本章例题17(2005年5月试题39)相似,可参照来求解。OSPF采用Hello协议分组来维持与邻居的连接。在默认情况下,如果40s没有收到这种分组,就认为对方不存在了。
例题答案
(39)B
例题28(2005年11月试题40)
在广播网络中,OSPF协议要选出一个指定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DR)。DR有几个作用,以下关于DR的描述中, (40) 不是DR的作用。
(40)A.减少网络通信量
B.检测网络故障
C.负责为整个网络生成LSA
D.减少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大小
例题分析
在OSPF中,每个路由器都要向其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所以当一个局域网(以太网)上有N个路由器时,则每个路由器将向其他的(N-1)个路由器发送LSA,因此共有N(N-1)个链路状态要传送,这样的网络通信量将很大。在OSPF中使用了DR来代表该局域网上的所有链路向连接到该网络上的各路由器发送LSA状态信息,使得网络的广播通信量下降,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大小变小。
例题答案
(40)B
例题29(2005年11月试题41)
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网络可以 (41) 。
(41)A.检验链路协议是否运行正常
B.检验目标网络是否在路由表中
C.检验应用程序是否正常
D.显示分组到达目标经过的各个路由器
例题分析
从命令traceroute的名称就不难发现,它是一个“跟踪路由”的工具,它将会把两个网段之间需要经过的路由器列出来,即“显示分组到达目标经过的各个路由器”是正确的答案。
例题答案
(41)D
例题30(2006年5月试题51)
3台路由器的连接与IP地址分配如图4-4所示,在R2中配置到达子网192.168.1.0/24的静态路由的命令是 (51) 。
图4-4 路由器地址分配
(51)A.R2(config)#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0.1.1.1
B.R2(config)# ip route 192.168.1.1 255.255.255.0 10.1.1.2
C.R2(config)# ip route 192.168.1.2 255.255.255.0 10.1.1.l
D.R2(config)# ip route 192.168.1.2 255.255.255.0 10.1.1.2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的了解。在R2中配置到达子网192.168.1.0/24的路由目标网络一定是192.168.1.0,下一跳地址是R1与R2直接连接的接口地址。显然只有A是正确的。
例题答案
(51)A
例题31(2006年5月试题52)
网络连接和IP地址分配如图4-5所示,并且配置了RIPv2路由协议。
图4-5 IP地址分配
如果在路由器R1上运行命令:R1 # show ip route,下面4条显示信息中正确的是 (52) 。
(52)A.R 192.168.1.0[120/1]via 192.168.66.1, 00∶00∶15, Ethernet0
B.R 192.168.5.0[120/1]via 192.168.66.2, 00∶00∶18, Serial0
C.R 192.168.5.0[120/1]via 192.168.66.1, 00∶00∶24, Serial1
D.R 192.168.65.0[120/1]via 192.168.67.1, 00∶00∶15, Ethernet0
例题分析
考查对路由表的了解。这里考得很简单,只要知道目标地址和下一跳的接口就可以判断了。在R1上到达192.168.5.0的下一跳一定是经过路由最小的一跳,那么一定是192.168.66.2,通过本路由的S0接口。
例题答案
(52)B
例题32(2006年5月试题53)
路由器R1的连接和地址分配如图4-6所示,如果在R1上安装OSPF协议,运行下列命令:router ospf 100,则配置S0和E0端口的命令是 (53) 。
图4-6 路由器地址分配
(53)
例题分析
这里需要了解OSPF中的Wildcard的计算,就是子网掩码地址的0和1刚好反过来就可以了。从192.1.0.129/26可以看出它属于的网络是192.1.0.128。因为26位对应C类地址,其实就是将C类地址分为2^(26-24)=4个区域,分别是0~63、64~127、128~191和192~255。从这一点就可以排除A、C。而D的Wildcard的写法是不对的。
例题答案
(53)B
例题33(2006年5月试题57)
图4-7中V0至V2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57) 。
图4-7 路径权重
(57)A.90
B.60
C.70
D.100
例题分析
这是一个最短通路树的计算题。
熟悉Dijkstra即可,这个比较简单,可以看出来V0-V3-V4-V2的距离为30+20+10=60。
例题答案
(57)B
例题34(2006年11月试题24)
IGRP是Cisco设计的路由协议,它发布路由更新信息的周期是 (24) 。
(24)A.25s
B.30s
C.50s
D.90s
例题分析
路由协议RIP和IGRP的4个timer分别是update timer(更新)、invalid timer(失效)、holddown timer(抑制)和flush timer(清除),这4个timer的默认值如表4-2所示。
表4-2 RIP与IGRP的时间对比表
例题答案
(24)D
例题35(2006年11月试题25)
RIPv1与RIPv2的区别是 (25) 。
(25)A.RIPv1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而RIPv2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B.RlPv1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而RIPv2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C.RIPv1每隔30s广播一次路由信息,而RIPv2每隔90s广播一次路由信息
D.RIPv1的最大跳数为15,而RIPv2的最大跳数为30
例题分析
RIPv2仅仅是RIPv1的升级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可变长子网掩码的支持,但本质上是同一种协议,相应的参数应该都是一样的。所以A、C、D均不正确。
例题答案
(25)B
例题36(2006年11月试题26)
关于OSPF协议,下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26) 。
(26)A.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
B.OSPF使用链路状态公告(LSA)扩散路由信息
C.OSPF网络中用区域1来表示主干网段
D.OSPF路由器中可以配置多个路由进程
例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OSPF协议,与本章例题17基本一致,可参见例题17来求解。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可以在一个路由器上配置多个路由进程,通过只有本地意义的进程号来区别,其使用链路状态公告LSA来扩散路由信息。同时OSPF也支持多区域划分,但是所有的区域都要通过0号区域来通信。故不正确的只有B。
例题答案
(26)B
例题37(2007年5月试题24)
关于RIP,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24) 。
(24)A.RIP使用距离矢量算法计算最佳路由
B.RIP规定的最大跳数为16
C.RIP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为30s
D.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例题分析
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RIP采用距离矢量算法计算路由,它是以跳数表示距离(经过每一个路由,则跳数加1),允许最大跳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中间站的目的地均被表示为不可达。RIP是定期更新路由表,它每隔30s广播一次路由信息。
例题答案
(24)B
例题38(2007年5月试题60)
在生成树协议(STP)中,根交换机是根据 (60) 来选择的。
(60)A.最小的MAC地址
B.最大的MAC地址
C.最小的交换机ID
D.最大的交换机ID
例题分析
STP要求每个网桥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BID),BID通常由优先级(2Bytes)和网桥MAC地址(6Bytes)构成。根据IEEE 802.1d规定,优先级值为0~65535,默认的优先级为32768(0x8000)。当交换机最初启动时,它假定自己就是根交换机,并发送次优的BPDU,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更低的BID时,它会把自己正在发送的BPDU的根BID替换为这个最低的根BID,所有的网桥都会接收到这些BPDU,并且判定具有最小BID值的网桥作为根网桥。
根据选举规则,选择较小的优先级的交换机,当优先级相同的时候,查找最小的MAC地址成为根交换机。
例题答案
(60)C
例题39(2007年11月试题23)
关于OSPF协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3) 。
(23)A.OSPF的每个区域(Area)运行路由选择算法的一个实例
B.OSPF路由器向各个活动端口组播Hello分组来发现邻居路由器
C.Hello协议还用来选择指定路由器,每个区域选出一个指定路由器
D.OSPF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为30s
例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OSPF协议,与本章例题17基本一致,可参见例题17来求解。很显然,OSPF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为30s的说法是错误的。
例题答案
(23)D
例题40(2007年11月试题24)
在RIP协议中,可以采用水平分割法(Split Horizon)解决路由环路问题,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4) 。
(24)A.把网络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以减少路由循环
B.不要把从一个邻居学习到的路由再发送回该邻居
C.设置邻居之间的路由度量为无限大
D.路由器必须把整个路由表发送给自己的邻居
例题分析
RIP水平分割规则如下:路由器不向路径到来的方向回传此路径。当打开路由器接口后,路由器记录路径是从哪个接口来的,并且不向此接口回传此路径。
例题答案
(24)B
例题41(2007年11月试题25)
关于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协议的区别,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25) 。
(25)A.链路状态协议周期性地发布路由信息,而距离矢量协议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发布路由信息
B.链路状态协议由网络内部指定的路由器发布路由信息,而距离矢量协议的所有路由器都发布路由信息
C.链路状态协议采用组播方式发布路由信息,而距离矢量协议以广播方式发布路由信息
D.链路状态协议发布的组播报文要求应答,这种通信方式比不要求应答的广播通信可靠
例题分析
①RIP协议。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 parc通用协议而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他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他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RIP使用非常广泛,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的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OSPF协议。20世纪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连,OSPF随之产生。它是网间工程任务组织(IETF)的内部网关协议工作组为IP网络而开发的一种路由协议。
②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他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他一些变量。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而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
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即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他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
总的来说,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部分的。
例题答案
(25)A
例题42(2008年5月试题26)
下面有关BGP4协议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26) 。
(26)A.BGP4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BGP4不支持CIDR技术
C.BGP4把最佳通路加入路由表并通告邻居路由器
D.BGP4封装在TCP段中传送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BGP协议,与本章例题19(2005年5月试题40)相似,可以参照来解题。BGP主要有以下特点:
·距离矢量协议;
·传输协议:TCP,端口号:17;
·支持CIDR(无类别域间选路);
·路由更新只发送增量路由;
·丰富的路由过滤和路由策略。
BGP-4提供了一套新的机制支持无类域间路由,这些机制包括支持网络前缀的广播、取消BGP网络中“类”的概念。BGP-4也引入机制支持路由聚合,包括AS路径的聚合。这些改变为建议的超网方案提供了支持。
例题答案
(26)B
例题43(2008年5月试题57)
路由器命令“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1”的含义是 (57) 。
(57)A.不允许源地址为192.168.1.1的分组通过,如果分组不匹配,则结束
B.允许源地址为192.168.1.1的分组通过,如果分组不匹配,则检查下一条语句
C.不允许目标地址为192.168.1.1的分组通过,如果分组不匹配,则结束
D.允许目标地址为192.168.1.1的分组通过,如果分组不匹配,则检查下一条语句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路由器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格式及其表示的含义,与本章例题15(2005年5月试题51)类似,参照此题来求解。
在本题中路由器的命令表示允许源地址为192.168.1.1的分组通过,如果分组不匹配,则检查下一条语句。
例题答案
(57)B
例题44(2009年5月试题23~24)
Tracert命令通过多次向目标发送 (23) 来确定到达目标的路径,在连续发送的多个IP数据包中, (24) 字段都是不同的。
(23)A.ICMP地址请求报文
B.ARP请求报文
C.ICMP回声请求报文
D.ARP响应报文
(24)A.源地址
B.目标地址
C.TTL
D.ToS
例题分析
Tracert命令的功能是确定到达目标的路径,并显示通路上每一个中间路由器的IP地址。通过多次向目标发送ICMP回声〔echo)请求报文,每次增加IP头中TTL字段的值,就可以确定到达各个路由器的时间。显示的地址是路由器接近源的这一边的端口地址。Tracert命令的语法如下:
对以上参数解释如下:
·-d:不进行名字解析,显示中间节点的IP地址,这样可以加快跟踪的速度;
·-h MaximumHops:说明地址搜索的最大跃点数,默认值是3D跳;
·-j HostList:说明发送回声请求报文要使用IP头中的松散源路由选项,标识符HastList列出必须经过的中间节点的地址或名字,最多可以列出9个中间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用空格隔开;
·-w Timeout:说明等待ICMP回声响应报文的时间(μs),如果接收超时,则显示星号“*”,默认超时间隔是4s;
·TargetName:用IP地址或主机名表示的目标。
这个诊断工具通过多次发送ICMP回声请求报文来确定到达目标的路径,每个报文中的TTL字段的值都是不同的。通路上的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之前先要对TTL字段减1,如果TTL为0,则路由器就向源端返回一个超时(Time Exceeded)报文,并丢弃原来要转发的报文。在Tracert第一次发送的回声请求报文中置TTL=1,然后每次加1,这样就能收到沿途各个路由器返回的超时报文,直至收到目标返回的ICMP回声响应报文。如果有的路由器不返回超时报文,那么这个路由器就是不可见的,显示列表中用星号“*”表示。
例题答案
(23)C
(24)C
例题45(2009年5月试题25~26)
OSPF协议适用于4种网络。下面的选项中,属于广播多址网络(Broadcast Multi-Access)的是 (25) ,属于非广播多址网络(None Broadcast Multi-Access)的是 (26) 。
(25)A.Ethernet
B.PPP
C.Frame Relay
D.RARP
(26)A.Ethernet
B.PPP
C.Frame Relay
D.RARP
例题分析
OSPF定义了4种网络:
①广播多址网络(Broadcast Multi-Access),例如Ethemet.Token Ring和FDDI等。
②非广播多址网络(None Broadcast Multi-Access,NBMA),例如Franrxe Relay.X.25和SMDS等。
③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例如PPP、HDLC等。
④点到多点网络(Paint-to-Multi-Point),例如运行RARP协议网络。
例题答案
(25)A
(26)C
例题46(2009年5月试题27)
RIPv2是增强的RIP协议,下面关于RIPv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27) 。
(27)A.使用广播方式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
B.采用了触发更新机制来加速路由收敛
C.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和无类别域间路由
D.使用经过散列的口令字来限制路由信息的传播
例题分析
RIP分为两个版本,RIPv1(RFC 1058,1988)是早期的路由协议,现在仍然广泛使用。RIPv1使用目标地址为255.255.255.255的广播来共享路由信息,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为30s,持有时间(Hold-Down Time)为180s。也就是说,RIP路由器每30s向它的所有邻居发送一次路由更新报文,如果在180s之内没有从某个邻居接收到路由更新报文,则认为该邻居已经崩溃或者其间的连接已失效。这时如果从其他邻居收到了有关同一目标的路由更新报文,则用新的路由信息替换已失效的路由表项;否则,对应的路由表项被删除。
RIP以跳步计数(Hop Count)来度量路由费用,显然这不是最好的度量标准。例如,若有两条到达某个网络的连接,一个连接是经过两跳的10M以太网连接,一个连接是经过一跳的64K WAN连接,则RIP选取WAN连接作为最佳路由。在RIP协议中,15跳是最大的跳数,16跳就是不可到达网络,经过16跳的任何分组将被路由器丢弃。
RIPv1是有类别的协议(Classful Protocol),这意味着配置RIPv1时必须给定A、B或C类IP地址和子网掩码,例如不能把子网掩码255.255.255.0用于B类网络172.16.0.0。
对于同一个目标,RIP路由表项中最多可以有s条等费用的通路,虽然默认的是4条。RIP可以实现等费用通路的负载均衡(Equal-cost Load Balancing),这种机制提供了链路冗余,以对付可能出现的连接失效,但是RIP不支持不等费用通路的负载均衡,这种功能出现在IGRP和EIGRP中。
RIPv2是增强了的RIP协议,基本上还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但是有三方面的改进。首先是它使用组播而不是广播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并且采用了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机制来加速路由收敛,即出现路由变化时立即向邻居发送路由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待更新周期是否到达。其次是RIPv2是一个无类别的协议(Classless Protocol),可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也支持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这些功能使得网络的设计更具有伸缩性。第三个增强是RIPv2支持认证,使用经过散列的口令字来限制更新信息的传播。其他方面的特性与第一版相同,例如以跳步计数来度量路由费用、允许的最大跳步数为15等。
例题答案
(27)A
例题47(2009年5月试题28~30)
网络配置如图4-8所示。
图4-8 网络配置图
其中某设备路由表信息如下:
则该设备为 (28) ,从该设备到PC1经历的路径为 (29) 。路由器R2接口S2可能的IP地址为 (30) 。
(28)A.路由器R0
B.路由器R1
C.路由器R2
D.计算机PC1
(29)A.R0→R2→PC1
B.R0→R1→R2→PC1
C.R1→R0→PC1
D.R2→PC1
(30)A.192.168.69.2
B.192.168.65.2
C.192.168.67.2
D.192.168.5.2
例题分析
采用show iproute可以查看路由表信息。题中的各条命令解释如下:
①192.168.1.0/24网络通过以太口FastEthernet0/0直连。
②192.168.3.0/24网络通过串口Seria12/0路由可达。
③192.168.5.0124网络通过串口Seria12/0路由可达。
④192.168.65.0/24网络通过串口Seria12/0直连。
⑤192.168.67.0/24网络通过串口Seria13/0直连。
⑥192.168.69.0/24网络通过串口Serial2/0路由可达。
依据图中拓扑信息,192.168.1.0/24网络只和路由器R0直连,故空(28)选A。
从R0到PCI所在网络192.168.5.0/24经串口Serial2/0路由可达:串口Serial2/0连接的是路由器R1,故从R0到PC1经历的路径为R0→R1→R2→PC1,空(29)选B。
从路由表中可以看出,192.168.1.0/24为R0直连;192.168.3.0/24为R1直连:192.168.5.0/24为R1直连;192.168.65.0/24直连R0 Serial2/0口;192.168.67.0/24直连R0 Serial3/0口;S2接口只可能属于192.168.69.0/24网络,故空(30)选A。
例题答案
(28)A
(29)B
(30)A
例题48(2009年5月试题70)
在层次化网络设计中, (70) 不是分布层/接入层交换机的选型策略。
(70)A.提供多种固定端口数量搭配供组网选择,可堆叠、易扩展,以便由于信息点的增加而进行扩容
B.在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最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即插即用、配置简单
C.具备一定的网络服务质量和控制能力及端到端的QoS
D.具备高速的数据转发能力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层次化网络中网络设备选型的基本原理。
分布层/接入层交换机也称外围交换机或边缘交换机,一般都属于可堆叠、可扩充式固定端口交换机。在大、中型网络中它用来构成多层次的结构灵活的用户接入网络,在中、小型网络中它也可能用来构成网络骨干交换设备,应具备下列要求:
①灵活性。提供多种固定端口数量搭配供组网选择,可堆叠、易扩展,以便由于信息点的增加而进行扩容。
②高性能。作为大型网络的二级交换设备,应支持千兆/百兆高速上连(最好支持FEC/GEC),以及同级设备堆叠,当然还要注意与核心交换机品牌的一致性;如果用做小型网络的中央交换机,要求具有较高的背板带宽和三层交换能力等。
③在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最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即插即用、配置简单。
④具备一定的网络服务质量和控制能力及端到端的QoS。
⑤如果用于跨地区企业分支部门通过公网进行远程上连的交换机,还应支持虚拟专网VPN标准协议。
⑥支持多级别网络管理。
例题答案
(70)D
例题49(2009年11月试题22~23)
RIPv2对RIPvl协议有三方面的改进。下面的选项中,RIPv2的特点不包括 (22) 。对RIPv2而言,可以采用水平分割法来消除路由循环,这种方法是指 (23) 。
(22)A.使用组播而不是广播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
B.采用了触发更新机制来加速路由收敛
C.使用经过散列的口令来限制路由信息的传播
D.支持动态网络地址变换来使用私网地址
(23)A.不能向自己的邻居发送路由信息
B.不要把一条路由信息发送给该信息的来源
C.路由信息只能发送给左右两边的路由器
D.路由信息必须用组播而不是广播方式发送
例题分析
RIPv2是增强了的RIP协议,它有三方面的改进。首先,使用组播而不是广播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并且采用了触发更新机制加速路由收敛,即出现路由变化时立即向邻居发送路由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待更新周期是否到达。其次,RIPv2是一个无类别的协议,可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也支持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这些功能使得网络的设计更具伸缩性。第三个增强是RIPv2支持认证,使用经过散列的口令字来限制路由更新信息的传播。其他方面的特性与第一版相同,例如以跳步计数来度量路由费用,允许的最大跳步数为15等。
距离矢量算法要求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交换路由表,并通过逐步交换把路由信息扩散到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这种逐步交换过程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会形成路由环路阵,使得各个路由器无法就网络的可到达性取得一致。
解决路由环路问题可以采用水平分割法。这种方法规定,路由器必须有选择地将路由表中的信息发送给邻居,而不是发送整个路由表。具体地说,一条路由信息不会被发送给该信息的来源。可以对如图4-9所示中B的路由表项加上一些注释,可以看出,每一条路由信息都不会通过其来源接口向回发送,这样就可以避免环路的产生。
图4-9 路由表
例题答案
(22)D
(23)B
例题50(2009年11月试题24~25)
为了限制路由信息传播的范围,OSPF协议把网络划分成4种区域(Area),其中 (24) 的作用是连接各个区域的传输网络, (25) 不接受本地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信息。
(24)A.不完全存根区域
B.标准区域
C.主干区域
D.存根区域
(25)A.不完全存根区域
B.标准区域
C.主干区域
D.存根区域
例题分析
每个OSPF区域被指定了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主干区域的标识符可表示为0.0.0.0。OSPF的区域分为以下5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对由自治系统外部传入的路由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
①标准区域:标准区域可以接收任何链路更新信息和路由汇总信息。
②主干区域:主干区域是连接各个区域的传输网络,其他区域都通过主干区域交换路由信息。主干区域拥有标准区域的所有性质。
③存根区域:不接受本地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信息,对自治系统以外的目标采用默认路由0.0.0.0。
④完全存根区域:不接受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信息,也不接受自治系统内其他区域的路由汇总信息,发送到本地区域外的报文使用默认路由0.0.0.0。完全存根区域是Cisco定义的,是非标准的。
⑤不完全存根区域(NSAA):类似于存根区域,但是允许接收以类型7的链路状态公告发送的外部路由信息。
例题答案
(24)C
(25)D
例题51(2009年11月试题26)
MPLS根据标记对分组进行交换,其标记中包含 (26) 。
(26)A.MAC地址
B.FP地址
C.VLAN编号
D.分组长度
例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MPLS的基本内容,与例题20相似,可参照来求解。MPLS根据标记对分组进行交换,其标记中包含FP地址。
例题答案
(26)B
例题52(2009年11月试题27~29)
某PC不能接入Internet,此时采用抓包工具捕获的以太网接口发出的信息如下:
则该PC的IP地址为 (27) ,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为 (28) 。该PC不能接入Internet的原因可能是 (29) 。
(27)A.213.127.115.31
B.213.127.115.255
C.213.127.115.254
D.224.1.1.1
(28)A.213.127.115.31
B.213.127.115.255
C.213.127.115.254
D.224.1.1.1
(29)A.DNS解析错误
B.TCP/IP协议安装错误
C.不能正常连接到网关
D.DHCP服务器工作不正常
例题分析
用抓包工具捕获的信息由源、目的、采用的协议及数据报文中包含的信息组成。源字段中分别包含了该PC的MAC地址(QuantaCo_33:9b:be)和IP地址(213.127.115.31),其发出的信息表明主机不停地广播ARP报文,寻找网关213.127.115.254。
因此,(27)、(28)选项中A为主机地址,B选项213.127.115.255为广播地址,C选项213.127.115.254为网关地址,D选项224.1.1.1为组播地址。故空(27)选A,空(28)选C。
由主机不停地广播ARP报文寻找网关可以判断该PC不能接入Internet的原因是不可连接到网关,故空(29)选C。
例题答案
(27)A
(28)C
(29)C
例题53(2010年5月试题19)
下列FTTx组网方案中,光纤覆盖面最广的是 (19) 。
(19)A.FTTN
B.FTTC
C.FTTH
D.FTTZ
例题分析
根据在用户侧安装光纤网络单元所在位置及其与用户的距离,FITL可分为多种形式,统称为FTTx。其中FTTN是光纤到节点,即光纤延伸到电缆交接箱所在处;而FTTC是光纤到路边,即光纤延伸至用户住宅的路边;FTTH是光纤到户,即光纤延伸至用户的家中;FTTZ是光纤到小区。很显然,这4种组网方案中,光纤的覆盖面最广的是FTTH,它离用户的距离最短,但这样的运维成本最高。
例题答案
(19)C
例题54(2010年5月试题20~21)
网络地址和端口翻译(NAPT)用于 (20) ,这样做的好处是 (21) 。
(20)A.把内部的大地址空间映射到外部的小地址空间
B.把外部的大地址空间映射到内部的小地址空间
C.把内部的所有地址映射到一个外部地址
D.把外部的所有地址映射到一个内部地址
(21)A.可以快速访问外部主机
B.限制了内部对外部主机的访问
C.增强了访问外部资源的能力
D.隐藏了内部网络的IP配置
例题分析
网络地址翻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主要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最初提出的建议是在子网内部使用局部地址,而在子网外部使用少量的全局地址,通过路由器进行内部和外部地址的转换。局部地址是在子网内部独立编址的,可以与外部地址重叠。这种想法的基础是假定在任何时候子网中只有少数计算机需要与外部通信,可以让这些计算机共享少量的全局IP地址。后来根据这种技术又开发出其他一些应用。
首先是动态地址翻译(Dynamic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所谓存根域(Stub Domain)是内部网络的抽象,任何时候存根域内只有一部分主机要与外界通信,所以整个存根域只需共享少量的全局IP地址。存根域有一个边界路由器,由它来处理域内与外部的通信。我们假定:
·m:内部地址数;
·n:全局地址数(NAT地址)。
当m≥l并且m≥n时,可以把大的地址空间映射到小的地址空间。所有NAT地址放在一个缓冲区中,并在存根域的边界路由器中建立一个内部地址和全局地址的动态映像表,用以把内部地址翻译成全局地址。动态地址翻译的好处是节约了全局IP地址,而且不需要改变子网内部的配置。
另外一种特殊的NAT应用是m∶1翻译,这种技术也叫做地址伪装(Masquerading),因为用一个全局IP地址就可以把子网中所有主机的IP地址隐藏起来。如果子网中有多个主机要同时通信,那么还要对端口号进行翻译,所以这种技术经常被称为网络地址和端口翻译(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NAPT)。在很多NAPT实现中专门保留一部分端口号给地址伪装使用,叫做伪装端口号。这种方法有如下特点:
·出口分组的源地址被路由器的外部IP地址代替,出口分组的源端口号被一个未使用的伪装端口号代替;
·如果进来的分组的目标地址是本地路由器的IP地址,而目标端口号是路由器的伪装端口号,则NAT路由器就检查是否为伪装会话,并试图通过伪装表对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翻泽。
伪装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手段使用,借以限制外部对内部主机的访问。另外还可以用这种技术实现虚拟主机和虚拟路由,以便达到负载均衡和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例题答案
(20)C
(21)D
例题55(2010年5月试题22~23)
边界网关协议BGP的报文 (22) 传送。一个外部路由器通过发送 (23) 报文与另一个外部路由器建立邻居关系,如果得到应答,才能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
(22)A.通过TCP连接
B.封装在UDP数据报中
C.通过局域网
D.封装在ICMP包中
(23)A.Update
B.Keepalive
C.Open
D.通告
例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BGP协议,与本章例题19相似,可参照来求解。BGP报文通过TCP连接传送,其报文类型有建立邻居关系的Open报文、对Open请求进行应答的Keepalive报文、发送路由更新信息的Update报文,以及通告路由错误的Notification报文。
例题答案
(22)A
(23)C
例题56(2010年11月试题23~24)
网络由6个路由器互连而成,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费用如图4-10所示,从PC到服务器的最短路径是 (23) ,通路费用是 (24) 。
图4-10 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费用图
(23)A.1→3→6
B.1→4→5→6
C.1→4→3→6
D.1→2→4→5→6
(24)A.4
B.5
C.2
D.6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最短通路算法的基础知识。最短通路更一般的说法是最少费用通路,最小费用通路问题可归结为加权图中的最短通路。通常在实际网络中使用的最短通路算法有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对本题中的网络采用Dijkstra算法,计算得到如图4-11所示的最小生成树,可见从PC到服务器的最短路径是1→4→5→6,通路费用是4。
图4-11 最小生成树
例题答案
(23)B
(24)A
例题57(2010年11月试题25)
RIPvl不支持CIDR,对于运行RIPvl协议的路由器,不能设置的网络地址是 (25) 。
(25)A.10.16.0.0/8
B.172.16.0.0/16
C.172.22.0.0/18
D.192.168.1.0/24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原型最早出现在UNIX Berkley 4.3 BSD中,用于在早期的ARPAnet中计算最佳路由。RIP路由器把自己的路由表广播出去,每个路由器根据邻居发来的路由信息,使用Bellman-Ford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更新自己的路由表。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允许的跳步数不超过15步。
RIPv1是有类别的协议(Classful Protocol),这意味着配置RIPv1时必须给定A、B或C类IP地址和子网掩码,例如不能把子网掩码255.255.192.0用于B类网络172.22.0.0。
例题答案
(25)C
例题58(2010年11月试题26)
RIPv2相对RIPvl主要有三方面的改进,其中不包括 (26) 。
(26)A.使用组播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
B.采用了分层的网络结构
C.采用了触发更新机制来加速路由收敛
D.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和路由汇聚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与本章例题49一致,可参照来求解。本题答案选B。
例题答案
(26)B
例题59(2010年11月试题27)
IGRP和EIGRP是Cisco公司开发的路由协议,它们采用的路由度量方法是 (27) 。
(27)A.以跳步计数表示通路费用
B.链路费用与带宽成反比
C.根据链路负载动态计算通路费用
D.根据带宽、延迟等多种因素来计算通路费用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IGRP是Cisco公司开发的路由协议。IGRP不使用跳步数作为路由度量,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化为跳步数。IGRP的路由度量因素包括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和MTU,其中前两者是默认的,但是可以通过配置加入其他参数。可靠性和负载划分为1~255级,可靠性1是最低的,可靠性255是最高的;负载1使用最少,负载255是百分之百利用的。MTU指最大帧长度,在实际运行中,它是一个常数值,通常采用一条通路中最小的MTU值。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作为路由费用的度量,使得IGRP可以选择更好的路由。相对于RIP的跳步计数,IGRP协议的路由选择更加合理。
与IGRP一样,EIGRP采用的路由度量(metric)包括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等因素,计算方法如下:
metric=[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
默认的K值如下:
K1=1 K2=0 K3=1 K4=0 K5=0
当K5为0时,最后的乘数因子被忽略。这样就得到简化的计算公式:
metric=带宽+延迟
计算结果是一个32位的数,是通路中各个链路段延迟之和加上带宽,其中带宽经过了规格化:10的7次方除以源和目标之间最小的带宽乘以256。如果一条路由中各个链路段的传输介质相同,则度量值简化为跳步数。
例题答案
(27)D
例题60(2011年5月试题20)
在互联网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路由选择算法,所谓松散源路由是指IP分组 (20) 。
(20)A.必须经过源站指定的路由器
B.只能经过源站指定的路由器
C.必须经过目标站指定的路由器
D.只能经过目标站指定的路由器
例题分析
严格源路由选项规定IP数据报要经过路径上的每一个路由器,相邻路由器之间不得有中间路由器,并且所经过路由器的顺序不可更改。而松散源路由选项只是给出IP数据报必须经过源站指定的路由器,并不给出一条完备的路径,无直接连接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尚需IP软件的寻址功能补充。
例题答案
(20)A
例题61(2011年5月试题22)
RIP协议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防止路由循环,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方法的是 (22) 。
(22)A.垂直翻转
B.水平分割
C.反向路由毒化
D.设置最大度量值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与本章例题25基本一致,可参见来求解。
例题答案
(22)A
例题62(2011年5月试题27)
IGRP协议的路由度量包括多种因素,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化为 (27) 。
(27)A.可靠性
B.带宽
C.跳步数
D.MTU
例题分析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一种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另一种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IGRP具有以下的特点:IGRP的度量值是由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和最大传输单元通过加权计算而来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化为跳步数。
例题答案
(27)C
例题63(2011年5月试题67)
为了确定一个网络是否可以连通,主机应该发送ICMP (67) 报文。
(67)A.回声请求
B.路由重定向
C.时间戳请求
D.地址掩码请求
例题分析
回应请求/应答ICMP报文用于测试目的主机或路由器的可达性。请求者(某主机)向特定目的IP地址发送一个包含任选数据区的回应请求,要求具有目的IP地址的主机或路由器响应。当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收到该请求后,发回相应的回应应答,其中包含请求报文中任选数据的副本。
由于请求/应答ICMP报文均以IP数据报形式在互联网中传输,因此如果请求者成功收到一个应答(应答报文中的数据副本与请求报文中的任选数据完全一致),则可以说明:
·目的主机(或路由器)可以到达;
·源主机与目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CMP软件和IP软件工作正常;
·回应请求与应答ICMP报文经过的中间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功能正常。
例题答案
(67)A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