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论
管仲作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①,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②,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③,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注释
①薨hōng:指诸侯或高官死去。
②讫qì:到;止。
③人国:指国家。
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诸侯,抵御夷狄,终身致力于齐国的富强,诸侯都不敢反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在宫廷祸乱中死去,五位公子争夺王位,祸乱蔓延,一直到齐简公,齐国没有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在成功的那一天完成,一定由必然的缘由引发;祸乱的发生,不是在发生的那一天才发生,也一定会有缘由征兆。因此齐国的安定,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何这样说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他们本来就是祸乱国家的人,任用他们的人是桓公。有了舜之后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之后才知道除去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样的人?回过头来看,使得桓公重用那三个人的是管仲。管仲患病时,桓公问他选谁做丞相。在那个时候,我料想管仲会以举荐天下贤能的人来回答,但他的回答竟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没有人情,不可亲近罢了。”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①。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②?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③。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④。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⑤。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注释
①弹冠而相庆:弹掉帽子上的尘土,马上要做官,互相庆贺。
②将死之言:指遗言。絷zhí:束缚,系住。
③匹夫:普通百姓,平民百姓。
④五伯:指春秋五霸。
⑤老成:老练持重。
译文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真能不用那三个人吗?管仲与桓公相处了很多年,也知道桓公的为人了吧?桓公的耳边不能少了乐声,眼睛里不能少了美色,没有那三个人,就没法满足桓公的欲望。桓公一开始之所以不任用那三个人,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管仲不在了,这三个人可以弹着帽子准备做官,互相庆贺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可以拴住桓公的手与脚吗?齐国不担心有那三个人,而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个人,不过是三个平民而已。不这样的话,天下难道还少了类似于这三个人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听从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人,管仲能全部列举出来除去他们吗?唉!管仲可以说是不知道根本的人啊。趁着桓公问他的时候,举荐天下贤能的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可齐国也算是没有“管仲”了。还用担心那三个人吗?不言而喻啊。五位霸主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更威盛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臣子又都比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因袭晋文公的余威,还能为诸侯的盟主长达百多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晋国的君主虽然没有才能,但尚且还有老练持重的臣子。桓公死了之后,齐国一片混乱,毫无疑问,齐国只依靠管仲一人,但是管仲却死了。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①,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②。吾观史,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注释
①逆知:预料。
②诞谩:荒诞。
译文
天下并不是没有贤能的人,的确是有贤臣但没有圣君。桓公在世的时候,说天下不复有管仲这样的人,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说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且陈述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足以托付国家重任。而又预知到自己将要死去,所以他的书荒诞虚妄,不值得相信。我看史,因为活着不能举荐蘧伯玉而斥退弥子瑕,因而有身后劝谏的事情。萧何将死之时,举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当这样。国家因为一个人兴盛,因为一个人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将死而感到悲伤,而为国家衰败而忧心,所以一定要再有贤能的人,然后才可以去死。那管仲,凭什么就死了?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