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范增论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古文观止:范增论

范增论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注释

①赐骸骨:请求辞官回家。

②疽jū:一种皮肤病症,毒疮。1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谋,离间、疏远楚国的君臣关系,项羽怀疑范增与汉国有私情,渐渐夺走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道:“天下的事已经大体定局了,君王好自为之,请让我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范增回乡时还没有到彭城,因为背上生毒疮,死了。

苏轼说:“范增离开,是好事。如果不离开的话,项羽一定会杀了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早点离开。”既然这样,那么范增因为什么事离开呢?范增劝说项羽杀了沛公,项羽没有听从,最终因此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开吗?回答说:“不是。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作为臣子的责任;项羽不杀他,还是有君王的度量,范增为什么要因此离去呢?《易经》中说:‘能够知道事情的细微迹象,多么神奇啊!’《诗经》中说:‘观察那下雪之前,水汽必定先凝结成霰。’范增离去,应当是在项羽杀了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注释

①弑shì:指子杀父母,臣子杀君主。

②擢zhuō:提拔。

③矫杀:假托君主之命杀人。1

译文

陈涉能够得到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盛,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熊心;而诸侯背叛他,是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是楚国盛衰的决定因素,范增也与他同福祸;不可能义帝死了,而范增独自还能久活于世的道理。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就是要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了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一定要等到陈平使出离间计吗?物体一定是先腐败了,然后才生虫子;人一定是先有疑心了,然后谗言才乘虚而入。陈平虽然有智慧,又怎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派遣沛公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在稠密人群中识得卿子冠军,而且提升他任上将军,如果不是贤明的君主,能像这样吗?项羽已经假托君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一定不能忍受,不是项羽杀了义帝,就是义帝杀死项羽,不需要有智慧的人指点就可以知道。范增一开始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项羽中途杀了义帝,不是范增的意图。岂止不独是他的主意,他一定会竭力争取不杀义帝,意见却没有被听从。不听从他的建议,杀掉了他所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译文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范增与项羽并肩侍奉义帝,君臣的身份还没有确定。为范增谋划,如果有能力杀死项羽的时候就杀死他,不能杀死他就离开他,难道不是毅然的大丈夫吗?范增七十岁了,合得来就留下来,合不来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弄清是离去还是留下,却想要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鄙陋啊!即使如此,范增是汉高祖所畏惧的人,如果范增没有离开,项羽就不会灭亡。范增也是人中之杰了!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