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送杨少尹序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古文观止:送杨少尹序

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注释

①供张:指陈设、举办宴会。

②祖道:送行时祭祀路神,举办宴会。

③训:教导。后进:后辈。

④忝tiǎn:辱,用于自谦。

⑤两,同“辆”。

⑥太史氏:史官。

⑦落莫:冷清。1

译文

过去疏广、疏受两个人,因为年老,一时辞掉官位离去。于是公卿设置宴席,在都城的门外为他们饯行,马车有几百辆之多,道路上观看的人,大多感叹落泪,都称赞他们的贤能。汉史已经记载了这事,后世中善于画画的人,又画出了这个场面,至今让人耳目一亮,其形象生动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

国子司业杨巨源,正以擅长诗歌教导后生,一旦年满了七十,也会向宰相告辞,回到老家。世上常说古时候与现在的人有所差异,而现今杨巨源和疏广、疏受二人,他们的心意难道有不同吗?

我忝在公卿末端,遇到生病不能外出,不知道杨少尹离开的时候,城门外送行的人有多少,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路上观看的人,是否也有叹息的人,知道他是否贤能?而史官能铺张他的事迹为他流传,继续疏广、疏受二人的事迹吗?不会冷落吧?我见现今没有善于画画的人,画没画他,本就不在言下了。

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释

①中世:中古时期。士大夫:官员,或是较有名望的读书人。

②始冠:二十岁。

③先人:先祖。丘:小土山。

④法:规范。

⑤乡先生:在乡里教学的老人,或卸官回家,在乡里有名望的人。没:死。1

译文

然而我听说杨少尹离去,丞相中有爱重、爱惜他的人,便禀告让他做都少尹,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为他吟唱诗篇来劝慰他,朝廷中善于作诗的人,也属文应和。也不知道当时疏广、疏受二人离去时,有这样的事情没有?古代的人与现在的人是否相同,也不得而知。

中古时期的士大夫,以官为家,罢了官就不知道去哪里。杨少尹二十岁时,被家乡人举荐,参加《鹿鸣》宴而来到京城。如今他回家,指着乡间的树说:“这树,是我的先人种植的;这水,这山,是我小时候垂钓游泳的地方。”家乡的人没有不对他加以敬重的,都告诫子孙要以杨少尹没有离开家乡为典范。古人所谓的“乡先生”,死了之后而在社庙中享有祭礼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